哀莫大于心死 : 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安于磐石 : 磐石:大石头。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不可动摇。安于一隅 : 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
哀莫大于心死 : 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安于磐石 : 磐石:大石头。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不可动摇。
安于一隅 : 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
安于所习 : 习惯于自己熟悉的东西。常指习惯势力对人的影响和支配,使人固守常规,不知变通。
安于覆盂 : 盂:一种敞口装液体的容器。比翻过来放着的盂还要安稳。比喻非常稳固。
安于泰山 : 比泰山还稳固。形容稳固而不可动摇。
安于盘石 : 象盘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安定稳固。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 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拔诸水火,登于衽席 : 拔:拉出来;诸:之于;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里拉出来,放在床席上。比喻解救陷于困境中的百姓。
败于垂成 : 指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参见:“功败垂成”。
毕其功于一役 : 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亦以形容急于求成。
鄙于不屑 : 鄙:粗俗卑鄙。不屑:认为不值得(做或看)。粗俗卑鄙到不值得一顾的程度。指既丑陋又下贱,叫人看不上眼。
冰寒于水 : 冰比水冷。指后来居上。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不安于室 :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不安于位 : 指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不安心工作。
不拘于时 : 不受耻于从师的时俗限制。
不汲汲于富贵 : 汲汲:心情急切。不迫切追求富贵。指人清高,安于清贫生活。
不绝于耳 : 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不齿于人 : 齿:象牙齿一样排列。不能列于人类。指被人看不起。
藏巧于拙 : 有才能而不显示出来。
重归于好 : 归于:回到;好:和好。指彼此重新和好。
出于意外 : 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出于意表 : 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出于水火,登之衽席 : 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
出于无奈 : 指实在没有办法而不得不这样。无奈:无可奈何。
存十一于千百 : 指亡多而存少。
厝薪于火 : 厝:同“措”,放置;薪:柴。置柴堆于火之上。比喻潜伏着极大危机。
大白于天下 : 大白:彻底明白,完全清楚;天下:旧指全中国。全国的人都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胆大于身 : 犹言胆大如斗。指无所忌惮。
得于心应于手 : 得:获得,领悟;应:适应。领悟到要领,做起来顺手。形容功夫到家,心手相应。
定于一尊 : 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
独异于人 : 独:独自,单独;异:不同。独自与别人不同的。一般指不同于世俗。
恶言不入于耳 : 不听坏话。形容对于坏话、诽谤的话根本不予理睬。
方寸之木,高于岑楼 : 岑楼:尖顶的高楼。把一寸高的木块放在高楼顶上,它就会比高楼还高。比喻不把二者放在一个标准上进行比较,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防人之口,甚于防川 : 防:阻止;甚:超过;川:河流。想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川还难。指不让人民说话,是不明智的。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防患于未然 : 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 防:阻止;甚:超过。想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水还难。指不让人民说话,是不明智的。
防祸于未然 : 防止祸患于萌发之前。
凤凰于飞 : 本指凤和凰相偕而飞。比喻夫妻和好恩爱。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满。
辞隆从窳 : 谓辞去高位,接受低职。 汉 蔡邕 《桓彬论》:“仕不苟禄,絶高也;辞隆从窳,絜操也。”
错立族谈 : 离开本位,聚集在一起议论。立,通“ 位 ”。《周礼·秋官·朝士》:“禁慢朝,错立族谈者。” 郑玄 注:“错立族谈,违其位僔语也。” 贾公彦 疏:“云‘违其位’,解‘错立’。” 宋 司马光 《请不受尊号札子》:“入则拜手稽首,请加鸿名;出则
雍门鼓琴 : 相传 雍门子周 以善琴见 孟尝君 。 孟尝君 曰:“先生鼓琴亦能令 文 悲乎?” 雍门子周 曰:“臣何独能令足下悲哉……然臣之所为足下悲者一事也。夫声敌帝而困 秦 者君也,连五国之约南面而伐 楚 者又君也。天下未甞无事,不从则横。从成则 楚
锦帆天子 : 指 隋炀帝 。 唐 罗隐 《中元夜泊淮口》诗:“ 锦帆天子 狂魂魄,应过 扬州 看月明。” 清 黄景仁 《渡淮》诗:“ 锦帆天子 去,何处觅清歌?”参见“ 锦帆 ”。
雾沈云暝 : 浓厚的云雾,晦暗的天色。 宋 吴潜 《满江红·九日郊行》词:“岁岁登高,算难得、今年美景。尽敛却、雨霾风障,雾沉云暝。”
雾结烟愁 : 愁惨貌。 明 邵璨 《香囊记·起兵》:“天清日淡,黯黯惨惨。雾结烟愁,迢迢隐隐。”
鉴湖女侠 : 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秋瑾 (1875-1907)的别号。 秋瑾 为 浙江 山阴 (今 绍兴 )人。 绍兴 境内有 鉴湖 。 湘灵子 《轩亭冤·叙事》:“ 秋瑾 字 璿卿 ,又字 瑜娘 ,自号 鑑湖女侠 。”
雷焕留剑 : 事出《晋书·张华传》。谓 晋 代 雷焕 在 豫章 丰城 监狱屋基挖得龙泉、太阿二柄宝剑。一送 张华 ,一留自佩。后以“雷焕留剑”指截留部分贵重物品的行为。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收藏·唐》:“太常之子 湖广 参政名 之伸 者,遂将《灵飞
雷峰夕照 : 亦作“ 雷峯夕照 ”。
西湖 十景之一。每当夕阳西下时,峰影波光,互相辉映。旧时复有 雷峰塔 点缀其中,景色至为美胜。《白雪遗音·南词·西湖十景四》:“ 雷峯 夕照照 蓬莱 ,百草青青点翠苔。” 鲁迅 《坟·论雷峰塔的倒掉》:“但我却见
雷雨作解 : 《易·解》:“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后用“雷雨作解”谓帝王对有过者赦之,有罪者宽之。 唐 刘禹锡 《贺赦表》之二:“欣承雷雨作解之泽,不胜犬马怀恋之诚。”亦省作“ 雷作 ”。《陈书·世祖纪》:“宜加宽仁,以彰雷作。”
锥行之陈 : 前尖如锥的阵形。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阵》:“锥行之陈,卑之若剑,末不閲(鋭)则不入,刃不溥则不剸,本不厚则不可以列陈。”
雷霆电雹 : 盛怒貌。《红楼梦》第十六回:“你老人家先是那等‘雷霆电雹’,原来见不得‘宝玉’二字。”一本作“ 雷霆火炮 ”。
雾锁云埋 : (1).云雾遮护。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四折:“慢腾腾昏地里走,足律律旋风中来。则被这雾锁云埋,攛掇的鬼魂快。”
(2).引申为深藏不出。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二折:“深拜你个 嫦娥 不妬色,你敢且半霎儿雾锁云埋。” 明 蘅
错仪画制 : 谓布政立法。错,通“ 措 ”。《管子·七法》:“错仪画制,不知则不可。”
雾帘云幕 : 指深宫之中。 宋 赵令畤 《临江仙》词:“闻道 謫仙 歌妙语,新妆再发愁颜。雾帘云幕荐金盘。笔间长借句,真莫放春还。”
雾关云洞 : 云雾缭绕的山关洞穴。指修道者隐居之所。 宋 晁端礼 《玉楼宴》词:“光阴到今二纪,算难寻前好,懒访仙居。近来似闻道,向雾关云洞,自乐清虚。”
雾绡云縠 : 如薄雾的轻纱。 唐 罗虬 《比红儿诗》之五一:“ 魏帝 休夸 薛夜来 ,雾綃云縠称身裁。”
骰子选格 : 犹升官图之类的古代博戏用具。以掷骰子的点数多少,预卜官位的高低。 唐 房千里 《骰子选格序》:“ 开成 三年春,予自海上北徙,舟行次 洞庭 之阳,有风甚急。繫船野蒲下三日,遇二三子号进士者,以六骰双双为戏,更投局上,以数多少为进身职官之差
魂傍要离 : 东汉 梁鸿 字 伯鸾 ,为避世高士,“及卒, 伯通 等为求葬地於 吴 要离 冢傍。咸曰:‘ 要离 烈士,而 伯鸞 清高,可令相近。’”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因以“魂傍要离”为称颂死者操守高洁之典。 清 王士禛 《挽姜贞毅先生》
靴纹绉面 : 亦作“鞾纹縐面”。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田元均 为人寛厚长者,其在三司,深厌干请者,虽不能从,然不欲峻拒之,每温颜强笑以遣之。尝谓人曰:‘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士大夫闻者传以为笑,然皆服其德量也。”后遂
飕飕作响 : ◎ [whizz] 像迅速移动的物体(箭或球等)穿过空中时那样带有嘶嘶声
子弹在上空乱飞,飕飕作响
魂依姜被 : 典出《后汉书·姜肱传》:“ 肱 与二弟 仲海 、 季江 ,俱以孝行著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 李贤 注引 谢承 《后汉书》:“ 肱 感《愷风》之孝,兄弟同被而寝。”后以“魂依姜被”称颂死者生前兄弟友好之情。 清 张廷璐 《哭梁贡》诗:
鲎杓官人 : 旧称贪得无厌的官吏。 宋 陈叔方 《颍川语小》卷下:“鱟,雌常先雄,其子如积珠,毁壳而产,壳甚銛利。南人捲之为杓,戛釜无餘沥,吏之能席卷者,故戏之为鱟杓官人云。”
颓云駃雨 : 犹言崩云快雨。谓云层崩坠,大雨倾盆而下。《太平广记》卷九七引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从谏》:“忽一日,穨云駃雨,霆击石傍大檀。”
雾绡烟縠 : 同“ 雾綃云縠 ”。
指轻纱似的薄雾。 元 王恽 《湘中后怨》诗:“雾綃烟縠已戃怳,《九歌》《招魂》皆 楚 风。”
频频告捷 : ◎ [sweep] 胜利的消息连续不断传来
中国体育健儿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频频告捷
鼌不及夕 : 早晨不能顾及晚上。形容处境危急。《汉书·严助传》:“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鼂不及夕。” 颜师古 注:“鼂,古朝字也。言忧危亡不自保也。”
魂压怒涛 :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伍子胥 ﹞遂伏剑而死, 吴王 乃取 子胥 尸,盛以鴟夷之器,投之於 江 中…… 子胥 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后因以“魂压怒涛”称颂 子胥 忠心赤胆,至死不渝。 明 高启 《谒伍相祠》诗
鲋蛰之穴 : 《易·井》:“井谷射鮒。” 孔颖达 疏:“ 子夏 传曰:井下虾蟆呼为鮒鱼也。”井底为井蛙蛰伏的窟穴,故用以代称井。 唐 黄滔 《景阳井赋》:“盖悲鮒蛰之穴,不是龙潜之地。”
靖节征士 : 即 陶潜 。 东晋 大诗人。字 元亮 ,私谥 靖节徵士 。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若其宽乐令终之美,好廉克己之操……询诸友好,宜諡曰 靖节徵士 。”亦称“ 靖节先生 ”。 唐 赵嘏 《赠桐乡丞》诗:“若教 靖节先生 见,不肯更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