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乐业 : 犹安居乐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包罗万象 : 包罗:包括;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指各种事物。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饱经忧患 : 指经历了许多困苦患难。饱经沧桑 : 饱:充分。沧桑
安家乐业 : 犹安居乐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包罗万象 : 包罗:包括;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指各种事物。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饱经忧患 : 指经历了许多困苦患难。
饱经沧桑 : 饱:充分。沧桑:沧海变桑田的简缩。泛指世事的变化。经历过多次的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
车水马龙 : 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春诵夏弦 : 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灯红酒绿 : 灯光酒色,红绿相映,令人目眩神迷。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
颠沛流离 : 颠沛:跌倒,比喻穷困,受挫折;流离:浪落。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繁花似锦 : 繁:多而且茂盛。锦: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像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废寝忘食 : 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丰富多彩 : 采:通“彩”,颜色,花色。内容丰富,花色繁多,形式多样。
扶老携幼 : 携:拉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歌舞升平 : 升平:太平。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
含饴弄孙 : 饴:麦芽糖。含着糖逗小孙子玩。形容晚年生活的乐趣。
花团锦簇 : 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花好月圆 : 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欢聚一堂 : 欢乐地聚集在一起。
金玉满堂 : 堂:高大的厅堂。金玉财宝满堂。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
锦衣玉食 : 锦衣:鲜艳华美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食品。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可想而知 : 不用说明就能想象得到。
苦大仇深 : 形容受尽剥削压迫的苦,有很大的仇恨。
历尽沧桑 : 历:经历;沧桑:沧海桑田,指变化很大。形容饱经忧患,经历了许多变故。
琳琅满目 : 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流离失所 : 流离:转徒离散。无处安身,到处流浪。
美不胜收 : 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勉为其难 : 勉:勉强;为:做。勉强去做能力所不及或不愿去做的事。
目不暇接 : 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内外交困 : 交:同时;困:困境。里里外外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千难万险 : 形容困难和危险极多。
强人所难 : 勉强人家去做他不能做或不愿做的事情。
穷困潦倒 : 穷困:贫穷、困难;潦倒:失意。生活贫困,失意颓丧。
穷巷陋室 : 穷巷:偏僻的里巷;陋室:狭小的房屋。指僻陋狭小的住处。
穷极无聊 : 穷极:极端;无聊:无所依托。原指光景穷困,精神无所寄托。现也形容无事可做,非常无聊。
穷途末路 : 穷途:处境困窘。形容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穷阎漏屋 : 穷阎:偏僻的里巷;漏屋:通“陋”,狭小的房屋。指僻陋狭小的住处。
人困马乏 : 人马都很疲乏。形容旅途劳累。
人山人海 : 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日新月异 : 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日暮途穷 : 暮:傍晚;途:路。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尽头。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
三教九流 : 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一抹到底 : 谓全部抹掉。 明 袁宏道 《与张幼书》:“近日湖上诸作,尤觉秽杂,去 唐 愈远,然愈自得意。昨已为 长洲公 觅去发刊。然僕逆知 幼于 之一抹到底,决无一句入眼也。”如:事情好容易才有点眉目啦,可这一来又要一抹到底了。
一年四季 : 一年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用指整年。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四折:“俺这出家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好是快活也呵!” 张振金 《五峰如指翠相连》:“﹝ 五指山 ﹞除了雨水的多寡之外,一年四季都春深似海。”
一透都透 : 犹言一通百通。谓一理既明,众理皆可贯通。《朱子语类》卷六:“圣贤虽千言万语,千头万项,然一透都透。”
一底一面 : 表面和私下。常指行贿时的正项和门包。《官场现形记》第二五回:“ 刘厚守 道:‘上头不要钱,底下不好白难为他们。依兄弟的愚见:这份礼足值一万,我们自己人,我亦不准他们多要,我们一底一面罢。’…… 贾大少爷 道:‘一底一面是多少?’ 黄胖姑 道
一元木公 : 隐语。指瓦松。 宋 陶穀 《清异录·草》:“瓦松秽屋,为不材之草。有门坐离合为四字,曰‘一元木公’。实不称名瓦松。盖白日登天,可以下视百草矣。”
一冲性子 : 亦作“一冲性儿”。
1.一下就冲动起来。常指发怒而不能自抑。《金瓶梅词话》第二八回:“ 西门庆 就不问谁告你説来,一冲性子子走到前边。”
(2).指急躁而倔强的个性。《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更加姑娘那等天生的一冲性儿,万一到了不知根底
一官一集 : 旧时士大夫以所署官作为撰集之名,始於 南朝 梁 王筠 。《南史·王筠传》:“ 筠 自撰其文章,以一官为一集,自《洗马》、《中书》、《中庶》、《吏部》、《左佐》、《临海》、《太府》各十卷,《尚书》三十卷,凡一百卷,行於世。” 宋 楼钥
一房一卧 : 指嫁娶时卧房里应用的器物,即通常所说的妆奁。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俺姐姐将着锦绣衣服,一房一卧来嫁你,你倒打我!”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二折:“ 吕岩 去了,我收拾一房一卧,嫁 魏舍 去来。”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
一家章句 : 谓疏解经籍,自成一家之学。 汉 王充 《论衡·程材》:“是以世俗学问者,不肯竟经明学,深知古今,急欲成一家章句。”
一家骨肉 : 谓全家的亲人。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相陵相贼,自其一家骨肉之亲,已不能无尔我胜负之意,彼此藩篱之形。” 清 吴兰馨 《绛蘅秋·设局》:“一家骨肉,説什么年轻。”
一折一磨 : 谓备受折磨。《金瓶梅词话》第八五回:“如今弄得俺娘儿们一折一磨的。”
一塌括子 : 亦作“ 一榻括子 ”。
方言。通通;全部。 鲁迅 《准风月谈·各种捐班》:“连收藏古董、贩卖古董的少爷和商人,也都一榻括子的收进去了,这就叫作‘金石家’。”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 徐义德 料到 上海 保不住,当然设法把他所经
一答一合 : 谓二人相互应答。《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何况是两个有心的,装作个无心的,彼此一答一合説话。”
一祖三宗 : 元 方回 论诗的一种见解。他贬斥北 宋 杨亿 、 刘筠 等所创的西昆派,而推崇 黄庭坚 等所创的 江西 诗派,并主“一祖三宗”之说。即以 杜甫 为 唐 诗之冠,是为一祖; 黄庭坚 、 陈师道 俱师法 杜甫 , 陈与义 嗣于后,是为三宗。
一易之地 : 指隔年耕种的土地。《周礼·地官·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畮;一易之地,家二百畮。” 郑玄 注:“不易之地,岁种之;地美,故家百畮。一易之地,休一岁乃復种;地薄,故家二百畮。”
一溜歪斜 : 方言。形容行路脚步不稳,东歪西斜。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三六:“ 小三 一溜歪斜的提着一把大茶壶, 小四 拿着两个茶碗,两个一对一句的喊着:‘一二一’进来。”
一言赖语 : 谓满口油腔滑调。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 红娘 闻语,吸地笑道:‘一言赖语,都是二四。’”
一拳柱定 : 一把握住,谓拿定主意。《金瓶梅词话》第七六回:“你是个男子汉,若是有主张的,一拳柱定,那里有这些閒言悵语?”
一刀一枪 : 指上阵交锋。《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将来到疆场,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也不枉了一个青史留名。”《荡寇志》第八五回:“就是阵上一刀一枪,山高水低失陷了,命里注定,爹爹也休记罣。”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五段:“别看咱这活不起眼,也是跟敌
一刀一割 : 指动刀杀人。《水浒传》第二八回:“便是一刀一割的勾当, 武松 也替你去干。若是有些諂佞的,非为人也!”
一甲一名 : (1).科举一甲中的第一名,即状元。《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上天不负苦心,文章自有定论。将来殿试,那一甲一名也不敢必,也中个第三就好了!”
(2).泛指第一等,含讽刺意味。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九》:“大约别的都可以老,只有自己不肯老
一宿之行 : 一天的行程。《战国策·韩策三》:“ 韩 相国谓 田苓 曰:‘事急,愿公虽疾,为一宿之行。’”按:古代师行一日三十里,三十里为一舍,舍亦可谓之宿。
一椽板屋 : 原指小屋,借指狭小的船舱。 宋 杨万里 《阊门外登谿船》诗之一:“一椽板屋纔经雨,两面油窗好读书。”
一棺之土 : 谓墓穴。《淮南子·精神训》:“吾生也有七尺之形,吾死也有一棺之土。” 北齐 刘昼 《新论·惜时》:“生为无闻之人,殁成一棺之土,亦何殊草木自生自死者哉!”
一溜鞭光 : 方言。形容行动迅速而连续。 管桦 《清风店》一:“我们只顾一溜鞭光地往下压低指标,象没出窝的小燕儿,等着母燕子喂食似的,仰脖子坐等着国家救济。”如:我一溜鞭光走访了许多家。
一人永占 : 清 初 李玉 所作《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四传奇的合称。
一灵真性 : 指灵魂。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四折:“万里龙廷,知他宿谁家,一灵真性。”《西游记》第八回:“一灵真性,竟来夺舍投胎,不期错了道路,投在个母猪胎里,变得这般模样。”《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 贾仁 ﹞一日祷告毕,睡倒在廊簷下,一灵真性
一二二一 : 一即二,二即一。谓名异而实同。《景德传灯录·菩提达磨》:“一二二一,皆彼所生,依教无染,此名戒行。”
一尺之面 : 指长脸。古相术家以为贵相。 晋 傅咸 《傅子》卷三:“相者三亭九侯,定於一尺之面。”《北史·皇甫玉传》:“时有御史 贾子儒 ,亦能相人。 崔暹 尝将 子儒 私视 文襄 , 子儒 曰:‘人有七尺之形,不如一尺之面,一尺之面,不如一寸之眼。大
乘机打刼 : 谓利用机会掠夺钱财。 清 张少南 《临安旬制记》引 明 王思任 《诛马士英疏》:“以至文选职方,乘机打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