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日惜力 : 珍惜时间,不虚掷精力。熬心费力 : 耗费心神和气力。鳌掷鲸呿 : 比喻文辞气势磅礴,跌宕起伏。同“鳌掷鲸吞”。鳌掷鲸吞 : 比喻文辞气势磅礴,跌宕起伏。亦作“鳌掷鲸呿”。把薪助火 : 把
爱日惜力 : 珍惜时间,不虚掷精力。
熬心费力 : 耗费心神和气力。
鳌掷鲸呿 : 比喻文辞气势磅礴,跌宕起伏。同“鳌掷鲸吞”。
鳌掷鲸吞 : 比喻文辞气势磅礴,跌宕起伏。亦作“鳌掷鲸呿”。
把薪助火 : 把:握住。拿着柴草助长火势。比喻某种行动作法会增加对方的力量或助长事态的加剧。
拔地倚天 : 拔:突出,耸出。倚:倚傍,贴近。从地面突兀而起,贴近天际。比喻高大突出,气势雄伟。
拔地摇山 : 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拔山超海 : 拔起高山,超越大海。比喻力量极大。
拔地参天 : 拔地:从地面上陡然耸立。参天:高耸到空中。形容高大和气势雄伟。同“拔地倚天”。
备多力分 : 防备的地方多了,力量就会分散。
笔力独扛 : 扛:用两手举。形容文笔雄健,文章的气势极大。
笔底龙蛇 : 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笔扫千军 : 形容笔力雄健,如同有横扫千军万马的气势。
蔽日遮天 : 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形容遮盖的范围非常宽广。
避其锐气 : 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避开敌人的旺盛气势,等敌人疲惫松懈时再狠狠打击。
波澜老成 : 波澜:波涛,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练。形容文章气势雄壮,语句老练。
不费吹灰之力 : 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不遗余力 : 遗:留;余力:剩下的力量。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
财大气粗 : ①指富有财产,气派不凡。②指仗着钱财多而气势凌人。
财殚力尽 : 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
财匮力绌 : 指钱财缺乏,力量不足。
财殚力竭 : 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
残年余力 : 指年老体衰。
徜徉恣肆 : 形容文章挥洒自如,气势豪放。
长江大河 : 指长江和黄河。形容气势磅礴,奔腾不息。
长驱直入 : 长驱:不停顿地策马快跑;直入:一直往前。指长距离不停顿的快速行进。形容进军迅猛,不可阻挡。
潮鸣电掣 : 极言气势大、速度炔。
潮鸣电挚 : 极言气势大、速度快。
陈力就列 : 陈力:贡献才力;就:担任;列:官职、职位。能贡献才力,担任相应的官职。
乘酒假气 : 乘:就着;假:利用。借着酒醉的气势。
成城断金 : 成城,团结得像城堡一样坚固;断金,力量大得能折断金属。指万众一心,力量无比强大。
称斤注两 : 形容只注重小节而没有气势。
叱咤喑呜 : 喑呜:怒声呼喝。形容气势壮盛。
吹灰之力 : 吹灰尘的力气。比喻极轻微的力量。也比喻做事容易。
摧朽拉枯 : 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摧枯拉朽 : 枯、朽:枯草朽木。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大势已去 : 大势:事情发展的趋势。有利的形势已经丧失,前途已经没有希望。
大气磅礴 : 磅礴:广大无边际的样子。形容气势浩大。
殚精毕力 : 殚、毕:尽。尽心竭力。
殚财竭力 : 殚、竭:尽。用尽所有的财力和人力。形容竭尽全力。
凿险缒幽 : 比喻追求峻险幽奇的艺术境界。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诗贵温柔,而公性情刻酷,故凿险縋幽,自堕魔障。” 清 唐才常 《论文连珠十首》:“是以凿险縋幽,鬼怖 柳州 之巧;悬崖峻壑,天牖 半山 之穷。”
黄花地丁 : 蒲公英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蒲公英》:“俗呼蒲公丁,又呼黄花地丁……按《土宿本草》云:金簪草一名地丁,花如金簪头,独脚如丁,故以名之。”
凿龟数筴 : 钻灼龟甲,数蓍草茎。谓卜筮。《韩非子·饰邪》:“凿龟数筴,兆曰大吉,而以攻 燕 者 赵 也。” 三国 魏 嵇康 《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夫凿龟数筴,可以知吉凶,然不能为吉凶。”
凿性斧身 : 谓戕害身体性命。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备此五贵,始可与言饮酒之乐,不则麯蘖宾朋皆凿性斧身之具也。”
黄面老禅 : 指 释迦牟尼 。佛像的脸部大都涂成金黄色,故称。 宋 陈与义 《觉心画山水赋》:“ 天寧 堂中,黄面老禪,四海无人,碧眼视天。” 胡穉 笺注:“ 翠巖 称 释迦 为黄面老,见《传灯録》。”
傅年父母 : 古代保育、辅导贵族子女的翁妪。 唐 沉亚之 《异梦录》:“ 凤 ( 邢凤 )卒诗,请曰:‘何为弓弯?’曰:‘妾傅年父母使教妾为此舞。’”
剩余价值 : ◎ [surplus value] 资本主义社会里由工人剩余劳动(必要劳动之外所付出的劳动)创造的完全被资本家所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博学鸿词 : 即博学宏词。 清 康熙 、 乾隆 年间重设,因避 乾隆 讳而改为博学鸿词科。也称博学鸿儒。 清 薛福成 《庸庵文编·应诏陈言疏》:“诚法 圣祖 高宗 遗意,特举制科,则非常之士,闻风兴起。其设科之名,或称博学鸿词,或称贤良方正,或称直
博物学家 : 旧时对博通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生理学等自然科学专家的尊称。《花城》1983年第2期:“ 达尔文 是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博物学家什么都懂。他周游过全世界。”
割靴腰子 : 旧谓嫖客夺朋友所爱的妓女。《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 胡统领 见他赖得净光,格外动了疑心,不但怪 文老爷 不该割我上司的靴腰子,并怪 龙珠 不应该不念我往日之情,私底下同别人要好。”《负曝闲谈》第三四回:“一席话,説得 汪老二 开口不得,心
博望烧屯 : 三国 时, 刘备 依于 刘表 ,在 博望坡 与 夏侯惇 对敌,暗设伏兵,自烧屯伪遁, 夏侯惇 追来中计,损兵十万,被称为 诸葛亮 初出茅庐第一功。事见《三国志·蜀志·先主刘备纪》。后演为 诸葛亮 火攻 夏侯惇 ,如 元 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
割乳庐墓 : 谓丢下乳儿在亡亲墓旁筑庐守孝。古代认为是至孝的行为。《新唐书·列女传·李孝女妙法》:“ 李孝女 者,名 妙法 , 瀛州 博野 人。 安禄山 乱,被劫徙它州。闻父亡,欲间道奔丧,一子不忍去,割一乳留以行。既至,父已葬,号踊请开父墓以视,宗族
黄乾黑瘦 : 面容憔悴貌。 元 张国宾 《罗李郎》第一折:“你恋着红裙翠袖,折倒的你黄乾黑瘦。”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二折:“我我我折倒的骨捱捱身似柴蓬,是是是俺可也病懨懨黄乾黑瘦。”
黄巾力士 : 道教传说中在上界值勤的神将。 东汉 末年,太平道首领 张角 等发动农民起义,全军皆以黄巾裹头,后来道教徒关于天界的传说中就出现了“黄巾力士”的形象。《水浒传》第五三回:“只见半空里跳下这个黄巾力士,把枷锁开了,喝我闭眼,一似睡梦中,直扶到这
博学鸿儒 : 即博学宏词。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赵公裕后》:“是时,适有博学鸿儒之选,公以 阮怀 应詔,得入词苑。”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 康熙 十七年,举博学鸿儒,冢宰 郝恭定 、 惟訥 荐之。”参见“ 博学鸿词 ”。
黄香扇枕 : 《后汉书·文苑传上·黄香》:“ 香 家贫,内无僕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 王先谦 集解:“ 惠栋 曰:《东观记》云:父 况 ,举孝廉,为郡五官,贫无奴僕。 香 躬勤左右,尽心供养。冬无被袴而亲极滋味,暑即扇牀枕,寒即以身温席。”后即以“黄
黄花姑娘 : 处女的俗称。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蹂躏》:“是啊,这样的缺德事情,一个黄花姑娘呀!”
啻啻磕磕 : 形容说话断断续续,含糊不清。《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回:“那 老冯 老行货子啻啻磕磕的,独自在那里,我又不放心。”
喂虎割肉 : 语本《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且 餘 所以不俱死,欲为 赵王 、 张君 报 秦 ;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饿虎,何益?”后因以“餵虎割肉”比喻无益的牺牲。 清 林旭 《叔峤印伯居伏魔寺数往访之》诗:“掷鼠忌器空持疑,餵虎割肉有尽时。”
善模善样 : 形容模样和善。《醒世姻缘传》第二三回:“我适才见老爷善模善样,不是个利害的人。”
喇喇叭叭 : 方言。形容走起路来两腿分开一歪一斜的样子。《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回:“他纔喃喃喏喏的口里嘓噥,喇喇叭叭的腿里走着。”
啼哭郎君 : 讥办事无能,只知啼哭了事者。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 曲端 在 陕西 ,甚有威望, 张魏公 宣抚,首擢用之。 金 人万户 娄室 与 撒离曷 等寇 邠州 , 端 击败之;至 白店原 ,又大败之。 撒离曷 乘高望师,惧而号哭; 金
喇喇忽忽 : 方言。对什么都不在意,马马虎虎。 老舍 《全家福》第一幕:“ 林三嫂 三十好几了,还象个孩子,喇喇忽忽的。”如:他总是丢三拉四,喇喇忽忽的,这次又把月票给丢了,你得时刻提醒他。
喃喃喏喏 : 形容絮叨不绝。《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回:“他纔喃喃喏喏的口里嘓噥,喇喇叭叭的腿里走着。”
博士弟子 : 古代博士所教授的学生。 汉武帝 设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令郡国选送;其后员数大增。 唐 以后也称生员为博士弟子。《史记·酷吏列传》:“是时上方乡文学, 汤 决大狱,欲傅古义,乃请博士弟子治《尚书》、《春秋》补廷尉史,亭疑法。” 唐 韩愈
喑哑叱咤 : 同“喑噁叱吒”。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下:“生能讋喑哑叱咤之主,死不能保束草附土之形。” 清 褚人穫 《坚瓠五集·项羽庙》:“大风西来,扬沙飘瓦,江涌汹涛,凛有喑哑叱咤之餘威。”
博学宏词 : 科举名目的一种。始于 唐 开元 中,迄於 宋 末。《旧唐书·陆贽传》:“年十八登进士第,以博学宏词登科,授 华州 郑县 尉。”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八:“予时欲求试博学宏词, 石林 勉予曰:‘宏词不足为也,宜留心制科工夫。他日学成,
厨头灶脑 : 指烧饭做菜以及厨房里的其他杂事。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一折:“你又多在外少在家,一应厨头灶脑,都是我照覷。”
喃喃笃笃 : 亦作“ 喃喃咄咄 ”。
絮叨不绝。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四折:“虽然是被风雨淋淋渌渌,也不合故意的喃喃篤篤。”《水浒传》第八回:“ 薛霸 一路上喃喃咄咄的口里埋寃叫苦。”
喝风呵烟 : 喻指不饮不食。《西游记》第二十回:“哥啊,似不得你这喝风呵烟的人!我从跟了师父这几日,长忍半肚饥,你可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