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玲珑 : 玲珑:精巧细致,指人灵活、敏捷。本指窗户明亮轩敞。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贝阙珠宫 : 用珍珠宝贝做的宫殿。形容房屋华丽。比屋连甍 : 屋舍紧密相连。指住户众多。碧瓦朱檐
八面玲珑 : 玲珑:精巧细致,指人灵活、敏捷。本指窗户明亮轩敞。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
贝阙珠宫 : 用珍珠宝贝做的宫殿。形容房屋华丽。
比屋连甍 : 屋舍紧密相连。指住户众多。
碧瓦朱檐 : 碧瓦:青绿色的瓦;檐:屋檐。青色的瓦,红色的檐。形容建筑的华美。
碧瓦朱甍 : 甍:屋脊。形容建筑物的华丽美观。
别有洞天 : 洞中另有一个天地。形容风景奇特,引人入胜。
层台累榭 : 榭:建在高土台上的敞屋。一层层高台,一座座建在高台上的敞屋。形容亭台档榭一类的建筑高下相间,错落有致。
层楼叠榭 : 层:重复,接连不断;榭:建在台上的房屋。形容建筑物错落有致。
尺椽片瓦 : 指建筑物遭受破坏后所剩无几的砖瓦木料。
错落有致 : 错落:参差不齐。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大兴土木 : 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大规模地盖房子。
丹楹刻桷 : 楹:房屋的柱子;桷:方形的椽子。柱子漆成红色,椽子雕着花纹。形容建筑精巧华丽。
荡为寒烟 : 荡:破坏,毁坏;寒:冷。指房屋等建筑物被烧毁,只剩下已经变冷的轻烟。形容彻底被毁坏,不复存在。
殿堂楼阁 : 楼阁:两层以上的房屋。指各种建筑物。殿堂:高大的房屋。
雕梁绣柱 : 雕:用彩画装饰。用彩画装饰的大梁和用锦绣包裹的柱子。形容建筑物的奢华。
雕梁绣户 : 雕:雕刻,雕花;绣户:雕绘华美的门户。指雕绘华美的建筑。
雕梁画栋 : 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雕栏玉砌 : 雕:雕绘;栏:栏杆;砌:石阶。形容富丽的建筑物。
雕阑玉砌 : 形容富丽的建筑物。
钉头磷磷 : 建筑物上一颗颗的钉头光彩耀眼。
断瓦残垣 : 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
儿女英雄 : 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作为的英雄人物。
飞檐反宇 : 飞檐:屋檐上翘其角更加突出,犹如飞翼;反宇:屋檐上仰起的瓦头。屋檐上翘,瓦头仰起。形容楼阁、宫殿等建筑外形精巧美观。
飞阁流丹 : 飞阁:架空建造的阁道;流丹:彩饰的漆鲜艳欲流。凌空建造的阁道涂有鲜艳欲流的丹漆。形容建筑物的精巧美丽。
富丽堂皇 : 富丽:华丽;堂皇:盛大,雄伟。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干云蔽日 : 干:冲;蔽:遮挡。冲上云霄,挡住太阳。形容树木或建筑物高大。
高亭大榭 : 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指园林中供休息和四周景观的高大建筑物。
高台厚榭 : 厚:大;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指园林中供休息和四周景观的高大建筑物。
高出云表 : 云表:云外。高高直立,伸入云端。形容山峰或建筑物等高峻挺拔。
高堂广厦 : 厦:高大的房屋。指高大豪华的房屋建筑。
高堂大厦 : 指高耸的楼房。同“高楼大厦”。
高楼大厦 : 厦:高大的房子。指高耸的楼房。
高耸入云 : 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高门大屋 : 高门:指富贵之家;大屋:高大的房屋。指豪门之家。
歌台舞榭 : 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演奏乐曲、表演歌舞的场所。
勾心斗角 : 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钩心斗角 : 心:宫室中心;角:檐角。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古色古香 : 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古香古色 : 古香:古书画散发出来的气味。古雅的色调、意趣。形容器物、书画和建筑等。
光彩夺目 : 夺目:耀眼。形容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桂宫兰殿 : 指华丽的宫殿。 唐玄宗 《鹡鸰颂》:“桂宫兰殿,唯所息宴。”
桃花笺纸 : 即桃花纸。 宋 苏易简 《文房四谱·纸谱》:“ 桓元 詔平 淮 ,作桃花笺纸,縹緑青赤者,盖今 蜀 笺之製也。”参见“ 桃花纸 ”。
桃花太阳 : 艳阳春光。 周立波 《艾嫂子》:“这时候,从猪舍的门框里,伸出一个花白头发的头来,大声地问:‘猪放不放?’‘放,这样好的桃花太阳,还不放?’ 艾嫂子 说着,自己连忙跑进猪舍去帮忙。”
桃弓射鸭 : 唐 孟郊 《送淡公》诗之四:“笑伊水健儿,浪战求光辉。不如竹枝弓,射鸭无是非。”射鸭,一种水上游戏。竹枝弓,即桃竹弓。后因以“桃弓射鸭”指隐士的闲逸生活。 宋 苏轼 《读孟郊诗》诗之二:“桃弓射鸭罢,独宿短蓑舞。”参见“ 桃竹 ”。
桃花茜醋 : 桃花醋。 清 陈维崧 《映山红慢·竹菇用湘瑟词咏石榴韵》词:“三月厨娘,乍榨就桃花茜醋。”参见“ 桃花醋 ”。
桃园结义 : 民间俗传 三国 时 刘备 、 关羽 、 张飞 在桃园结拜兄弟。《三国演义》第一回:“ 飞 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於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 玄德 、 云长 齐声应曰:‘如此甚好。’次日,於桃园
格格驳驳 : 象声词。《金瓶梅词话》第五回:“﹝ 潘金莲 ﹞一面咬着衫袖口儿,格格驳驳的响,顺便却溜他一眼儿。”
桃花癸水 : 谓妇女月经来潮。 五代 张泌 《妆楼记·红潮》:“红潮,谓桃花癸水也,又名入月。”
桃花夫人 : 即 息夫人 。 春秋 时 息侯 的夫人 息妫 。 楚文王 灭 息 ,以 息妫 归,生 堵敖 及 成王 。传说 息妫 因国灭夫亡而终日不与 楚文王 通言语。 唐 杜牧 有《题桃花夫人庙》诗。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夫人竹》:“按自来咏
桐叶之封 : 指帝王封拜。 明 许三阶 《节侠记·忠忤》:“自家左丞相 魏王 武承嗣 的便是。倚椒房之戚,柄政当朝,叨桐叶之封,食采于 魏 。”参见“ 桐叶封弟 ”。
桃花春水 : 即桃花水。指春汛。 唐 孟浩然 《送元公之鄂渚寻观主张骖鸾》诗:“桃花春水涨,之子忽乘流。”
桐叶封弟 : 《史记·晋世家》:“ 成王 与 叔虞 戏,削桐叶为珪以与 叔虞 ,曰:‘以此封若。’ 史佚 因请择日立 叔虞 。 成王 曰:‘吾与之戏耳。’ 史佚 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於是遂封 叔虞 於 唐 。”后因以“桐叶封弟
桃根桃叶 : 泛指美女。 清 周亮工 《丽人行冰上同薗次赋》:“桃根桃叶莫相催,艷极轻波不敢洄。”参见“ 桃叶 ”、“ 桃根 ”。
桑白皮线 : 以桑白皮纤维制成的线。缝合伤口用。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孝行》:“邑人 俞浩斋 闻而过其家,视 良吉 胸间疮裂几五寸,气腾出,痛莫能言, 俞 为纳其心,以桑白皮线缝合,未及期月,已无恙矣!”参见“ 桑根线 ”。
桓石虔来 : 《晋书·桓石虔传》:“ 石虔 小字 镇恶 。有才干,趫捷絶伦……三军叹息,威震敌人。时有患疟疾者,谓曰‘ 桓石虔 来’以怖之,病者多愈,其见畏如此。”后遂以“桓石虔来”谓镇恶去疾的典故。 清 陈维崧 《念奴娇·丁巳中秋广陵寓中病疟》词:“
桐叶之信 : 指帝王封拜的符信。《南史·宋纪上·武帝》:“叟诣帝曰:‘ 成王 不负桐叶之信,公亦应不忘司马之言。’”参见“ 桐叶封弟 ”。
欬唾成珠 : 比喻言谈精当,议论高明或文词优美。语本《庄子·秋水》:“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埶家多所宜,欬唾自成珠。” 宋 梅尧臣 《读毛秘校新诗》诗:“前示五长篇,大须倾几曲,岂特 元和 间,欬唾成珠
桑弧矢志 : 指壮志;大志。 明 无名氏 《金雀记·惜别》:“花姿柳眼情方脗,匆匆又在离分。桑弧矢志未全伸,惜别颇增新闷。”参见“ 桑弧蓬矢 ”。
案户比民 : 清理户籍和人口。《后汉书·礼仪志中》:“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餔之以糜粥。”
殷殷阗阗 : 众盛貌。 唐 欧阳詹 《回鸾赋》:“蒙笼焉虹霓之縈仪凤,髣髴焉江雾之送游龙,若夷若夏,乃愚乃贤,振振駢駢,殷殷闐闐。”
桑苏西宫 : 意译“无愁宫”。普鲁士王国国王的夏宫。位于德国波茨坦。建于18世纪中叶。以其豪华建筑装饰和宫前阶梯形花园而著称。1945年《波茨坦协定》签订于此。
桑杯石鼎 : 指木碗瓦锅。形容生活俭朴。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居常服玩,或以布被松牀;盘案之间,不过桑杯石鼎。”
殷殷轸轸 : 盛大众多貌。 汉 扬雄 《羽猎赋》:“徽车轻武,鸿絧緁猎,殷殷軫軫,被陵缘岅,穷夐极远者,相与列乎高原之上。”
桥箭累弦 : 矫正箭矢,系上弓弦。指作战的准备工作。桥,通“ 矫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今天下锻甲砥剑,桥箭累弦,转输运粮,未见休时,此天下之所共忧也。”《汉书·徐乐传》作“矫箭控弦”。
桓山之泣 : 谓家人离散的悲痛。《梁书·元帝纪》:“惵惵黔首,路有衔索之哀;蠢蠢黎民,家陨 桓山 之泣。”亦作“ 桓山之悲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北面事亲,别舅摛《渭阳》之咏;堂上养老,送兄赋 桓山 之悲,皆大失也。”参见“ 桓山鸟
桃花年命 : 犹桃花命。《花月痕》第三回:“萍梗生涯悲碧玉,桃花年命写红笺。”
泰山府君 : 指 泰山 神。俗称 东岳大帝 。 魏 晋 以来,道教传说人死魂皆归 泰山 ,以 泰山 神为地下之主。旧时各地有东岳庙祀 泰山 神。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 胡母班 ﹞曾至 泰山 之侧,忽于树间逢一絳衣騶,呼 班 云:‘ 泰山
氤氤氲氲 : 烟云或气体极盛貌。 唐 韦执中 《白云无心赋》:“氤氤氲氲,或聚或分,其散也气,其兴也云。” 明 高明 《琵琶记·丹陛陈情》:“合殿里只闻得一阵氤氤氲氲,非烟非雾,扑鼻的御炉香。”
浣衣菲食 : 谓衣食节俭。 宋 苏轼 《刘夫人墓志铭》:“性不蓄财,浣衣菲食以终其身。”
桑榆之礼 : 指乡党序齿尊老之礼仪。 唐 欧阳詹 《泉州刺史席公宴邑中赴举秀才于东湖亭序》:“后一日,遂有 东湖亭 之会。公削桑榆之礼,执宾主之仪,揖让升堂,雍容就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