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足之虫 : 百足:一种多节多足的爬虫,即马陆。比喻有实力基础的势力,虽一时败落,但不会很快彻底垮台。也指某一恶势力被摧垮后余孽尚存。城狐社鼠 : 社:土地庙。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权势
百足之虫 : 百足:一种多节多足的爬虫,即马陆。比喻有实力基础的势力,虽一时败落,但不会很快彻底垮台。也指某一恶势力被摧垮后余孽尚存。
城狐社鼠 : 社:土地庙。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权势作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
胆小如鼠 : 胆子小得象老鼠。形容非常胆小。
胆小如鼷 : 胆子小得象老鼠。形容非常胆小。
掉头鼠窜 : 转过头来像老鼠一样逃窜。形容狼狈逃窜。
多管闲事 : 没有必要而插手管别人的事。
儿女英雄 : 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作为的英雄人物。
泛滥成灾 : 江河湖泊的水溢出,造成灾害。比喻不好的文章或思想到处传播,影响极坏。
奉头鼠窜 : 奉:捧。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狗拿耗子 : (歇后语)多管闲事。狗的职责是看守门户,猫是专捉老鼠的,所以狗替猫捉老鼠,就是多管闲事。
狗逮老鼠 : 比喻做外行事或多管闲事。同“狗拿耗子”。
孤雏腐鼠 : 孤独的鸟雏,腐烂的老鼠。比喻微贱而不值得一说的人或事物。
官仓老鼠 : 官仓:放公粮的地方。比喻有所依恃的恶人。
过街老鼠 : 比喻人人痛恨的坏人。
洪水横流 : 横流:不循河道而流。洪水泛滥。比喻邪道横行。
狐凭鼠伏 : 象狐狸、老鼠那样潜伏在里面。
狐潜鼠伏 : 像狐狸和老鼠一样潜伏、藏匿。形容胆怯躲藏的样子。
狐藉虎威 : 比喻仰仗别人威势或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同“狐假虎威”。
稷蜂社鼠 : 稷:五谷之神;社:土地庙。谷神庙里的马蜂,土地庙里的老鼠。比喻倚势作恶的人。
掘室求鼠 : 挖坏房子捉老鼠。比喻因小失大。
狼狈逃窜 : 狼狈:窘迫的样子。形容逃跑时的丑态。
狼狈为奸 : 狼和狈一同出外伤害牲畜,狼用前腿,狈用后腿,既跑得快,又能爬高。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
老鼠过街 : 比喻害人的东西,人人痛恨。亦作“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龙章凤姿 : 章:文采。蛟龙的文采,凤凰的姿容。比喻风采出众。
罗掘一空 : 罗:用网捕鸟;掘:指挖掘老鼠洞找粮食。用尽一切办法,搜括财物殚尽。
罗雀掘鼠 : 原指张网捉麻雀、挖洞捉老鼠来充饥的窘困情况,后比喻想尽办法筹措财物。
马捉老鼠 : 比喻瞎忙乱。
猫哭老鼠 : 比喻假慈悲。
猫鼠同眠 : 猫同老鼠睡在一起。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
猫鼠同处 : 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同“猫鼠同眠”。
捧头鼠窜 : 抱着脑袋,象老鼠似地逃窜。形容仓皇逃跑的狼狈相。
气焰嚣张 : 嚣张:猖狂的样子。形容人威势逼人,猖狂放肆。
穷鼠啮狸 : 啮:咬;狸:狸猫。无路可逃的老鼠也会咬猫。比喻受人欺压,虽然敌不过,也会拼死抵抗。
趋炎附势 : 趋:奔走;炎:热,比喻权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社鼠城狐 : 社:土地庙。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权势做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
神鬼不测 : 神灵鬼怪都不能揣度。极言事情的隐秘奇异。亦作“神鬼难测”。
鼠凭社贵 : 老鼠把窝做在土地庙下面,使人不敢去挖掘。比喻坏人仗势欺人。
鼠目獐头 : 眼睛像老鼠那样又小又圆,脑袋象獐子那样又小又尖。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滑。
鼠窃狗盗 : 象老鼠少量窃取,象狗钻油偷盗。指小偷小摸。
鼠窃狗偷 : 象老鼠少量窃取,象狗钻油偷盗。指小偷小摸。
露头露脑 : 抛头露面。《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你瞧,这爷儿三个,老的老,少的少,男的男,女的女,露头露脑,走到大路上,算一羣逃难的还是算一羣拍花的呢?”
镶铜木鞋 : 底部镶铜片的高跟木鞋。 姚雪垠 《长夜》三一:“从二门里慢慢地走出来的小小的镶铜木鞋底落在砖地上的叮当声,到窗外停止了。”自注:“从前缠小脚的女人们所穿的一种高跟鞋,底子是用木头做的,也有的怕磨损太快,加有铜底。”
霹雳大仙 : 传说中指雷电之神。《水浒传》楔子:“这朝圣人出世,红光满天,异香经宿不散,乃是上界 霹靂大仙 下降。”
露台弟子 : 宋 元 时称民间剧团的艺人。与官府的教坊钧容直相对而言。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元宵》:“教坊钧容直,露臺弟子,更互杂剧。”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后部乐作,诸军缴队杂剧一段,继而露臺弟子杂剧一段。”
麞头鼠目 : 麞头削骨露,鼠眼小睛圆。形容人的寒贱相。后亦多用以形容人的面目猥琐、心术不正。《旧唐书·李揆传》:“初, 揆 秉政,侍中 苗晋卿 累荐 元载 为重官。 揆 自恃门望,以 载 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 晋卿 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
霸权主义 : 指在国际关系中,凭借本国实力,通过侵略、颠覆、干涉、控制和欺负等手段以求取得统治和支配别国地位的一种反动政策。 胡耀邦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今天世界人民最重要的任务。” 郭小川 《长江边上
齩姜呷醋 : 犹言咬文嚼字。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兵职驾库,齩薑呷醋。” 清 钱大昕 《恒言录·成语》:“ 宋 时谚云:‘兵职驾库,齩薑呷醋。’……此 临安 人评尚书省二十四曹语。” 清 胡式钰 《语窦》:“ 宋 时驾幸 临安 后,诸曹
霸闰之朝 : 依仗暴力权术建立的非正统王朝。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引》:“夫以霸闰之朝,草莽之士,犹或拮据坟素,忝窃雌黄。”
麞麕马鹿 : 方言。比喻举止仓皇。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五》:“﹝ 杭 人﹞言人举止仓皇者曰麞麕马鹿,盖四物善骇,见人则跳趯自窜,故以为喻。”
霸王卸甲 : 简称“卸甲”。琵琶曲。题材与《十面埋伏》相同,写楚项羽与汉刘邦的垓下之战。着重表现项羽兵败、洒泪别姬、自刎乌江等情景。见于曲集《琵琶谱》者分十段;见于《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者分十五段,并更名《郁轮袍》。
麟趾褭蹏 : 麟趾金与褭蹏金的并称。褭蹏,马蹄形的铸金。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异事》:“ 襄 随 之閒,故 舂陵白水 地,发土多得金麟趾褭蹏。麟趾中空,四傍皆有文,刻极工巧。褭蹏作团饼,四边无模范跡,似於平物上滴成,如今乾柿,土人谓之‘柿子金’。”
亹亹穆穆 : 勤勉庄敬。《大戴礼记·五帝德》:“﹝ 禹 ﹞敏给克济,其德不回,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上士;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王聘珍 解诂:“亹亹,勉也。穆穆,敬也。”
矙瑕伺隙 : 窥伺对方空隙。 清 薛福成 《论不勤远略之误》:“数十年来, 中国 不勤远略之名闻於外洋,各国莫不欲夺我所不争,乘我所不备,矙瑕伺隙,事端遂百出而不穷。”
囊土壅水 : 古代利用江河水流破敌的一种战术。 北齐 刘昼 《新论·兵术》:“囊土壅水, 韩信 之权;曳柴扬尘, 欒枝 之譎。”参见“ 囊沙 ”。
麟超龙翥 : 麟跃龙舞。《文选·张协<七命>》:“虯蛹螭腾,麟超龙翥。” 张铣 注:“蛹、腾、超、翥,并疾飞也。”
囊囊突突 : 亦作“ 囊囊咄咄 ”。
犹唠唠叨叨。囊,同“ 囔 ”。 元 郑廷玉 《楚昭公》第三折:“俺只见掩掩泼泼画船儿歪,囊囊突突梢公絮。”《西游记》第七五回:“唬得个獃子在草里囊囊咄咄的埋怨。”
蠹国嚼民 : 同“蠧国害民”。亦作“蠧国嚼民”。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忍性气》:“其奸恶之蠧国嚼民,与虎狼之噬人食物,何处无之。”
籯书囊剑 : 负笈佩剑。 程善之 《丁未寄子实辽东》诗:“籯书囊剑踏山河,白面书生絶塞过。”
万字头巾 : 头巾名。 宋 制万字巾下阔上狭,形同万字,故名。亦称“ 万字顶头巾 ”。《水浒传》第三回:“头裹芝蔴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箇 太原府 纽丝金环。”《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秦重 ﹞又将几钱银子,置下镶鞋净袜,新褶了一顶万字头巾。”
籯赍橐负 : 谓携箱负囊。 宋 曾巩 《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航浮索引之国,非有发召,而籯齎橐负以致其贄者,惟恐不及。”
万年吉地 : 墓地的委婉说法。《天讨·望帝<四川讨满洲檄>》:“ 那拉氏 万年吉地工程,每年百餘万两。”
囔囔突突 : 连续不断的低语声;唠唠叨叨。《西游记》第九五回:“那妖邪口里囔囔突突的,駡着山神、土地。”
三人一龙 : 喻三人友善如一体。《三国志·魏志·华歆传》“终不毁伤人”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歆 与 北海 邴原 、 管寧 俱游学,三人相善。时号三人为一龙, 歆 为龙头, 原 为龙腹, 寧 为龙尾。”
三千威仪 : 佛教谓僧尼日常遵循的众多律仪。威仪,指行事进退的仪则。《五灯会元·六祖下一世·永嘉真觉禅师》:“祖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万寿圣节 : 即万寿节。《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时值万寿圣节将近,两司里头例该一人賷表进京朝贺。”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凡朔望、万寿圣节、元正……均恭奉列圣神牌前殿祭饗。”参见“ 万寿节 ”。
三千大千 : 指三千大千世界。 清 李渔 《玉搔头·得像》:“下管地,上管天, 中华 外国,三千大千,都是我的版门封域。”详“ 三千大千世界 ”。
丈六金身 : 佛的三身之一。指变化身中的小身。因其高约一丈六尺,呈真金色,故名。亦以指称佛像。《观无量寿经》:“ 阿弥陀佛 ,神通如意,於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 宋 刘昌诗 《芦浦笔记·佛牙》:
鸑鷟鸣岐 : 《国语·周语上》:“ 周 之兴也,鸑鷟鸣於 岐山 。”后因以“鸑鷟鸣岐”指兴王道成帝业的瑞兆。《宋书·武帝纪中》:“ 周 道方远,则鸑鷟鸣 岐 。”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鸑鷟鸣 岐 ,实始维新之命。”参见“ 鸑鷟 ”。
万分之一 : 形容极少的一部分。《庄子·在宥》:“其存人之国也,无万分之一。其丧人之国也,一不成而万有餘丧矣。”《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 长陵 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开禧元年》:“臣
丈八蛇矛 : 矛名,古代兵器。《晋书·刘曜载记》:“ 安 左手奋七尺大刀,右手执丈八蛇矛,近交则刀矛俱发。” 唐 李白 《送外甥郑灌从军》诗之二:“丈八蛇矛出 陇 西,弯弧拂箭白猿啼。”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7-9)》:“不但绝无炸弹和手枪,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