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荒之外 : 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形容极其旷远。不可向迩 : 迩:近。不可接近。鸿蒙初辟 : 鸿蒙:古人认为天地开辟之前是一团浑沌的元气。开天辟地。指刚刚开始出现人类世界。火烧眉毛 : 火烧到眉毛。比
八荒之外 : 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形容极其旷远。
不可向迩 : 迩:近。不可接近。
鸿蒙初辟 : 鸿蒙:古人认为天地开辟之前是一团浑沌的元气。开天辟地。指刚刚开始出现人类世界。
火烧眉毛 : 火烧到眉毛。比喻事到眼前,非常急迫。
疾走先得 : 比喻行动迅速的人首先达到目的。同“疾足先得”。
疾足先得 : 比喻行动迅速的人首先达到目的。
近在眉睫 : 睫:眼睫毛。形容很近,就在眼前。
近火先焦 : 比喻跟祸事最接近的人首先遭殃。
开天辟地 : 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漏泄春光 : 原指柳叶首先透露春天到来的信息,后比喻男女私情泄露,或秘密被察觉。
眉睫之内 : 形容近在眼前。
擒贼先擒王 : 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关键。
燃眉之急 : 燃:烧。火烧眉毛那样紧急。形容事情非常急迫。
慎终于始 : 指结束时想要慎重,在开始时就要小心谨慎。
事不宜迟 : 宜:可以,应该。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
始作俑者 :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首唱义举 : 唱:通“倡”,带头;义举:正义的举动。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
首倡义举 : 首倡:首先发动;义举:正义的举动。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
首倡义兵 : 倡:带头发动。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
首当其冲 : 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首唱义兵 : 唱:通“倡”,带头;兵:战斗。首先发动正义的战争。
首屈一指 : 首:首先。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天地开辟 : 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万象更新 : 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变更。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先下手为强 : 在对手没有准备好的时候首先动手,取得主动地位。
星星之火 : 一点点小火星。比喻开始时策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星火燎原 : 一点儿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常比喻新生事物开始时力量虽然很小,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前途无限。
一元复始 : 指新的一年的开始。并常以下句“万象更新”合成春联。
一马当先 : 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有头无尾 : 有开头没有收尾。指没有把事情做完。
当务之急 : 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独占鳌头 : 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先人后己 : 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小心谨慎 : 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
迫在眉睫 : 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
一房一卧 : 指嫁娶时卧房里应用的器物,即通常所说的妆奁。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俺姐姐将着锦绣衣服,一房一卧来嫁你,你倒打我!”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二折:“ 吕岩 去了,我收拾一房一卧,嫁 魏舍 去来。”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
一家章句 : 谓疏解经籍,自成一家之学。 汉 王充 《论衡·程材》:“是以世俗学问者,不肯竟经明学,深知古今,急欲成一家章句。”
一家骨肉 : 谓全家的亲人。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相陵相贼,自其一家骨肉之亲,已不能无尔我胜负之意,彼此藩篱之形。” 清 吴兰馨 《绛蘅秋·设局》:“一家骨肉,説什么年轻。”
一折一磨 : 谓备受折磨。《金瓶梅词话》第八五回:“如今弄得俺娘儿们一折一磨的。”
一塌括子 : 亦作“ 一榻括子 ”。
方言。通通;全部。 鲁迅 《准风月谈·各种捐班》:“连收藏古董、贩卖古董的少爷和商人,也都一榻括子的收进去了,这就叫作‘金石家’。”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 徐义德 料到 上海 保不住,当然设法把他所经
一答一合 : 谓二人相互应答。《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何况是两个有心的,装作个无心的,彼此一答一合説话。”
一祖三宗 : 元 方回 论诗的一种见解。他贬斥北 宋 杨亿 、 刘筠 等所创的西昆派,而推崇 黄庭坚 等所创的 江西 诗派,并主“一祖三宗”之说。即以 杜甫 为 唐 诗之冠,是为一祖; 黄庭坚 、 陈师道 俱师法 杜甫 , 陈与义 嗣于后,是为三宗。
一易之地 : 指隔年耕种的土地。《周礼·地官·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畮;一易之地,家二百畮。” 郑玄 注:“不易之地,岁种之;地美,故家百畮。一易之地,休一岁乃復种;地薄,故家二百畮。”
一溜歪斜 : 方言。形容行路脚步不稳,东歪西斜。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三六:“ 小三 一溜歪斜的提着一把大茶壶, 小四 拿着两个茶碗,两个一对一句的喊着:‘一二一’进来。”
一言赖语 : 谓满口油腔滑调。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 红娘 闻语,吸地笑道:‘一言赖语,都是二四。’”
一拳柱定 : 一把握住,谓拿定主意。《金瓶梅词话》第七六回:“你是个男子汉,若是有主张的,一拳柱定,那里有这些閒言悵语?”
一刀一枪 : 指上阵交锋。《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将来到疆场,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也不枉了一个青史留名。”《荡寇志》第八五回:“就是阵上一刀一枪,山高水低失陷了,命里注定,爹爹也休记罣。”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五段:“别看咱这活不起眼,也是跟敌
一刀一割 : 指动刀杀人。《水浒传》第二八回:“便是一刀一割的勾当, 武松 也替你去干。若是有些諂佞的,非为人也!”
一甲一名 : (1).科举一甲中的第一名,即状元。《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上天不负苦心,文章自有定论。将来殿试,那一甲一名也不敢必,也中个第三就好了!”
(2).泛指第一等,含讽刺意味。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九》:“大约别的都可以老,只有自己不肯老
一宿之行 : 一天的行程。《战国策·韩策三》:“ 韩 相国谓 田苓 曰:‘事急,愿公虽疾,为一宿之行。’”按:古代师行一日三十里,三十里为一舍,舍亦可谓之宿。
一椽板屋 : 原指小屋,借指狭小的船舱。 宋 杨万里 《阊门外登谿船》诗之一:“一椽板屋纔经雨,两面油窗好读书。”
一棺之土 : 谓墓穴。《淮南子·精神训》:“吾生也有七尺之形,吾死也有一棺之土。” 北齐 刘昼 《新论·惜时》:“生为无闻之人,殁成一棺之土,亦何殊草木自生自死者哉!”
一溜鞭光 : 方言。形容行动迅速而连续。 管桦 《清风店》一:“我们只顾一溜鞭光地往下压低指标,象没出窝的小燕儿,等着母燕子喂食似的,仰脖子坐等着国家救济。”如:我一溜鞭光走访了许多家。
一人永占 : 清 初 李玉 所作《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四传奇的合称。
一灵真性 : 指灵魂。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四折:“万里龙廷,知他宿谁家,一灵真性。”《西游记》第八回:“一灵真性,竟来夺舍投胎,不期错了道路,投在个母猪胎里,变得这般模样。”《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 贾仁 ﹞一日祷告毕,睡倒在廊簷下,一灵真性
一二二一 : 一即二,二即一。谓名异而实同。《景德传灯录·菩提达磨》:“一二二一,皆彼所生,依教无染,此名戒行。”
一尺之面 : 指长脸。古相术家以为贵相。 晋 傅咸 《傅子》卷三:“相者三亭九侯,定於一尺之面。”《北史·皇甫玉传》:“时有御史 贾子儒 ,亦能相人。 崔暹 尝将 子儒 私视 文襄 , 子儒 曰:‘人有七尺之形,不如一尺之面,一尺之面,不如一寸之眼。大
乘机打刼 : 谓利用机会掠夺钱财。 清 张少南 《临安旬制记》引 明 王思任 《诛马士英疏》:“以至文选职方,乘机打刼。”
一瓣子心 : 同样心情。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七段:“ 武震 已经听到许多关于炮手的事情。他们跟工人是一瓣子心,又不是一瓣子心。敌机几天不来,工人睡的又香,吃的又饱。高射炮手可要急坏了。”
倚人卢下 : 谓依靠别人生活。 郭沫若 《芭蕉花》:“最初流到 贵州 省城,其次又流到 云南 省城,倚人庐下,受了种种的虐待。”
倚倚嚱嚱 : 象声词。《宋史·律历志四》:“徵声抑扬流利,从下而上归於中……齿合而脣启谓之徵,倚倚、嚱嚱然,西域言‘沙腊’,‘沙腊’,和也。”
一跳八丈 : (1).形容精力充沛。《醒世姻缘传》第二回:“咱昨日在围场上,你一跳八丈的,如何就这们不好的快?想是脱衣裳冻着了。”
(2).现多用以形容脾气很大,容易发怒。如:他一跳八丈高地大发雷霆。
凉凉踽踽 : 孤独冷清貌。语本《孟子·尽心下》:“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 明 沉鲸 《双珠记·师徒传习》:“他在那里凉凉踽踽,我这里朝朝暮暮忡忡耿耿,怎能彀膝前欢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克威招抚当阳详记》:“至则不挟一兵,不翼一矢,随
倒心伏计 : 谓心甘情愿。《醒世姻缘传》第八八回:“这个庵里的老尼从天上掉下来这个女人,吃了别人家的饭,安安静静倒心伏计的与你做活,却该十分庆幸才是。”
剔抽秃刷 : 亦作“剔抽秃揣”。
转动貌。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三折:“他三个足丢没乱眼脑剔抽秃刷转。”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一折:“眼脑又剔抽秃揣的慌。” 元 郑庭玉 《后庭花》第二折:“他剔抽秃刷廝覷。迷留没乱踌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