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做梦 : 比喻幻想不可能实现。同“白日做梦”。百不获一 : 一百个里面也得不到一个。形容人或物的难得或所得极少。奔逸绝尘 : 奔逸:疾驰;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走得极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众,无人企
白日做梦 : 比喻幻想不可能实现。同“白日做梦”。
百不获一 : 一百个里面也得不到一个。形容人或物的难得或所得极少。
奔逸绝尘 : 奔逸:疾驰;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走得极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众,无人企及。
鞭长莫及 : 及:到。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不可企及 : 企:希望;及:达到。没有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
不着边际 : 着:接触;边际:边界,边缘。挨不着边儿。多指说话空泛,不接触实际。
瞠乎其后 : 在别人后面干瞪眼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在后面。
痴人说梦 : 痴:傻。原指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以为真。比喻凭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乱语。
痴心妄想 : 痴心:沉迷于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诞的打算。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
胡言乱语 : 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画饼充饥 : 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黄粱美梦 : 黄米饭尚未蒸熟,一场好梦已经做醒。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可望而不可即 : 即:接近。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可望不可即 : 即:接近。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 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一心想谋取不可能到手的东西。
力不胜任 : 胜任:能担当得起。能力担当不了。
牛鬼蛇神 : 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虚幻怪诞。后比喻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坏人。
求之不得 : 想找都找不到。原指急切企求,但不能得到。后多形容迫切希望得到。
昙花一现 : 昙花:即优昙钵花,开放时间很短。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望尘不及 :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同“望尘莫及”。
望尘莫及 : 莫:不;及:赶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望梅止渴 :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望洋兴叹 : 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无可奈何 : 奈何:如何,怎么办。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向若而叹 : 比喻向高明者折服,而自叹不如。
信以为真 : 相信他是真的。指把假的当作真的。
钻冰求酥 : 酥:酥油,牛羊奶制成的食品。比喻想要的东西一定得不到。
跃跃欲试 : 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自知之明 : 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一枕黄粱 : 见〖黄粱梦〗。
三师七僧 : 佛教语。佛徒授比丘具足戒,行三师七僧之制。三师指戒和尚、羯磨师和教授师。七僧指七名作证的和尚。也称为“三师七证”。参阅《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之三。《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二:“受戒时须三师七僧。”
三风太守 : 清 吴绮 居官多风力,尚风节,饶风趣,时称“三风太守”。《清史稿·文苑传·吴绮》:“﹝ 綺 ﹞出知 湖州府 ,有吏能。人谓其多风力,尚风节,饶风趣,称为‘三风太守’。”
三班借职 : 宋 代武臣的最低职级。详“ 三班奉职 ”。 宋 梅尧臣 《碧云騢》:“﹝ 范仲尹 ﹞自中书録事出,合为供奉。 许公 怒 仲尹 刺探事令 仲淹 知,故祇与三班借职。”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被黜者受三班借职》:“ 石曼卿 登科,有人讼科
三班奉职 : 宋 时武职,分东、西、横三班。入仕者先为三班借职,转三班奉职,以次递迁,最高可至节度使。《宋史·太宗纪二》:“﹝ 淳化 二年﹞乙酉,置内殿崇班、左右侍禁,改殿前承旨为三班奉职。”《宋史·职官志九》:“武臣三班借职至节度使叙迁之制:三班借职,
三周说法 : 佛教谓法说周、譬喻周、因缘周。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故 释迦 三周説法之中,一字一句,皆自名为妙法莲华法,此无可疑者。”
三鹿为犇 : 宋 刘攽 戏谑 王安石 之语。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三十:“ 王荆公 喜説字,至以成俗。 刘贡父 戏之曰:‘三鹿为麄,鹿不如牛;三牛为犇,牛不如鹿。’谓宜三牛为麄,三鹿为犇,若难于遽改,欲令各权发遣。 荆公 方解纵绳墨,不次用人,往
三岛十洲 : 泛指仙境。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二折:“你则説做官的金章紫綬,我则説出家的三岛十洲。” 明 冯惟敏 《粉蝶儿·咏焦山郭次甫五岳游囊六物》套曲:“见了些 雁荡 天台 , 碣石 、 龙门 ,三岛十洲。”参见“ 三岛 ”、“ 十洲 ”。
三足金鸡 : 传说中的神鸡。 扶桑 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而后天下之鸡皆鸣。见《神异经·东荒经》。 明 汤式 《一枝花·赠素蟾》套曲:“索强似负灵蓍九尾神龟,更压着叫 扶桑 三足金鸡。”
三班县丞 : 清 代一种可以优先补缺的县丞班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听説此刻单是一个三班县丞,捐起来,最便宜也要三百多两呢。”
三闾大夫 : 战国 楚 官名,掌 昭 、 屈 、 景 三姓贵族。 屈原 曾任此职。 汉 王逸 《离骚序》:“ 屈原 与 楚 同姓,仕於 怀王 为三閭大夫。” 南朝 宋 颜延之 《祭屈原文》:“敬祭故 楚 三閭大夫 屈君 之灵。”
三阳五会 : 中医术语。《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 乃使弟子 子阳 厉鍼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 张守节 正义引《素问》:“手足各有三阴三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少阳、阳明也。五会者,谓百会、胸会、听会、气会、臑会也。”
三十六天 : 道教称神仙居住的天界有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四梵天、三清天、大罗天,共三十六重。见《云笈七籤》卷二一。《魏书·释老志》:“二仪之间有三十六天,中有三十六宫,宫有一主。”亦作“ 三十六界 ”。 清 龚自珍 《西郊落花歌》:“ 玉
三十六陂 : 地名。在今 江苏省 扬州市 。诗文中常用来指湖泊多。 宋 王安石 《题西太一宫壁》诗之一:“三十六陂流水,白头想见 江 南。” 宋 姜夔 《念奴娇》词:“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清 吴伟业 《高邮道中》诗:“ 曹生 留画水
三十六苑 : 汉 代在北边、西边设养马场三十六所,号三十六苑。《三辅黄图·苑囿》:“三十六苑。《汉仪注》:‘太僕牧师诸苑三十六所,分布北边西边,以郎为苑监,宦官奴婢三万人,养马三十万疋’。”
三花聚顶 : 精为玉花,气为金花,神为九花。道家重修炼,以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最后聚之于顶,可以万劫不侵。 明 张鼎思 《琅邪代醉编》卷三十:“三花聚顶,五气朝元,道家修养之法也。三花落则死矣。三花未落,乘兴来过,言有生之年,未死之日,犹有
三贤十圣 : 佛教语。《仁王经》所说大乘修证阶次中居于十信位与妙觉位之间者。三贤指虽得相似之解而未脱凡夫之性的住、行、向三位。十圣指已发大智而舍凡夫之性的十地菩萨。《仁王经·菩萨教化品》:“三贤十圣忍中行,唯佛一人能尽原。”《仁王经·菩萨教化品》:“三贤
三闾小玉 : 白芷的异名。 宋 陶穀 《清异录·药谱》:“三閭小玉,白芷。”
三从兄弟 : 同高祖所出的兄弟。《仪礼·丧服》“族昆弟” 唐 贾公彦 疏:“云族昆弟者,己之三从兄弟,皆名为族。”
三爵之罚 : 三杯酒的处罚。极言处罚之轻。 清 冯桂芬 《复应方伯论清丈第二书》:“罪止枷杖,若辈视如三爵之罚,且可代饮,毫不介怀。”
三个世界 : 指超级大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邓小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在联大特别会议上的发言》:“从国际关系的变化看,现在的世界实际上存在着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个世界。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
三大改造 : 指一九五六年基本完成的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邓小平 《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三大改造完成以后,确实有一股势力、一股思潮是反社会主义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三个面向 : 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人民日报》1984.5.6:“‘三个面向’要求我们在办学思想上摒弃一些旧的观念,在改革上进行一些新的探索,迈出新的步伐。”
三寸弱翰 : 指毛笔。 汉 扬雄 《答刘歆书》:“ 雄 常把三寸弱翰,齎油素四尺,以问其异语。”亦作“ 三寸弱管 ”。
三长善月 : 佛教谓农历正月、五月、九月为斋戒之月。于此三月尤须作善以要福。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寅、午、戌月,世人多斋素,谓之‘三长善月’。其事盖出於佛书。云大海之内,凡有四洲,中国与四夷特 南赡部 一洲耳。天帝之宫有一镜,能尽见世间人之所
三十六物 : 佛教称人身有三十六种不净之物,如毛、发、爪、齿、泪、液、唾、屎、溺等。《百喻经·为王负机喻》:“﹝凡夫﹞后为烦恼所惑,三十六物,髮毛爪齿屎尿不浄,不以为丑;三十六物,一时都捉,不生惭愧,至死不捨。” 唐 澄观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三
三阳五输 : 同“ 三阳五会 ”。
《韩诗外传》卷十:“ 扁鹊 入砥鍼厉石,取三阳五输。”
三十有室 : 谓男子三十岁娶妻。《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孔丛子·论书》:“礼,丈夫三十而室。” 唐 白居易 《赠友》诗之五:“三十男有室,二十女有归。”
三支比量 : 古 印度 因明学的推理方法。因明法之宗、因、喻称三支。以因、喻论证宗,称比量。整个论证过程称三支比量。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名》:“辩説之道,先见其恉,次明其柢,取譬相成,物故可形,因明所谓宗、因、喻也。 印度 之辩,初宗,次因,次喻。(
三日成魄 : 谓月尽后三日乃有微光。《礼记·乡饮酒义》:“月者三日则成魄,三月则成时。” 孔颖达 疏:“谓月尽之后三日乃成魄。魄,谓明生傍有微光也。此谓月明尽之后而生魄,非必月三日也。”
三日曲水 : 指三月三日聚集在环曲水渠之旁进行的流觞宴饮活动。《晋书·束晳传》:“ 武帝 尝问 挚虞 三日曲水之义, 虞 对曰:‘ 汉章帝 时, 平原 徐肇 以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俱亡,邨人以为怪,乃招擕之水滨洗祓,遂因水以汎觴,其义起此。’帝曰:‘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