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兵必胜 : 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扒高踩低 : 比喻对上奉承攀附,对下欺侮压制。称王称霸 : 王:帝王;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比喻
哀兵必胜 : 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扒高踩低 : 比喻对上奉承攀附,对下欺侮压制。
称王称霸 : 王:帝王;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比喻凭借权势横行一方,或狂妄地以首脑自居。
打狗欺主 : 打狗也就是打击或欺侮其主人,打击或欺侮人。
狗仗人势 : 仗:倚仗、仗势。比喻坏人依靠某种势力欺侮人。
狗傍人势 : 比喻坏人依靠某种势力欺侮人。同“狗仗人势”。
顾全大局 : 指从整体的利益着想,使不遭受损害。
贵不凌贱 : 凌:欺侮,逼迫。富贵的人不欺侮贫贱的人。
含垢忍辱 : 忍、含:忍受。形容忍受耻辱。
鹤立鸡群 : 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怙势凌弱 : 凌:欺压。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虎落平川 : 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老虎离开自己称王称霸的深山老林,落到了平地上。比喻有权有势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
虎落平阳 : 平阳: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老虎离开深山,落到平地里受困。比喻失势。
近不逼同 : 近:亲善;同:同僚。旧指自己受到君王的宠幸,但不以此去欺侮、要挟同僚。
敬贤礼士 : 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克恭克顺 : 克:能够。能够恭敬而顺从,一点也不执拗。
凌弱暴寡 : 凌:侵犯;暴:欺负、践踏。侵犯弱小的,欺侮孤单的。
凌上虐下 : 凌:欺负。欺侮在上的人,虐待在下的人。
陵上虐下 : 陵:通“凌”,欺侮;虐:残暴,侵害。欺侮在上的人,侵害在下的人。
门不停宾 : 宾:宾客。门外不停留客人。形容勤于待客。
南腔北调 : 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嫩草怕霜霜怕日 : 比喻你欺侮别人,还会被比你更恶的人欺侮。
破鼓乱人捶 : 比喻人失势受到大家的欺侮。
欺善怕恶 : 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欺软怕硬 : 欺负软弱的,害怕强硬的。
欺贫爱富 : 欺侮贫穷,喜爱富有。
强不凌弱 : 指力量强大的不欺侮弱小的。
情礼兼到 : 情感和礼节同时表露出来。形容真诚有理。
屈尊敬贤 : 放下架子。用尊敬的态度来对待有贤德的人。
屈己待人 : 委屈自己,以礼待人。形容谦虚、忍让的好品行。
屈高就下 : 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迁就地位低的人。
忍气吞声 : 忍气:受了气不发作;吞声:不敢出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
忍辱负重 : 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扫径以待 : 径:小路;待:等待。洒扫庭院的小路,准备欢迎客人的到来。
扫榻以迎 : 榻:床。把床打扫干净以迎接客人。对客人表示欢迎的意思。
善气迎人 : 善气:和蔼可亲的态度。形容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人。
深山老林 : 与山外、林外距离远的、人迹罕至的山岭、森林。
声吞气忍 : 吞:咽下。形容受了气勉强忍耐,不敢出声抗争。
恃强凌弱 : 凌:欺凌。依仗强大,欺侮弱小。
泰而不骄 : 态度舒泰而不骄傲。也指有地位、有权势后不骄傲。
根菜壶酒 : 谓菲薄的酒席。《醒世姻缘传》第八十回:“ 刘振白 道:‘二位请到舍下根菜壶酒,敬一敬儿。’”
根盘蔕结 : (1).犹根深蒂固。 明 李东阳 《读唐史》:“惟公言正论,不可则止,而根盘蔕结於君心者,不可猝拔。”
(2).犹根深蒂固。 明 李东阳 《读唐史》:“惟公言正论,不可则止,而根盘蔕结於君心者,不可猝拔。”
栘中厩监 : ◎ [an official who administers shed for horses in Yi Yard of Han Palace] 管理栘中厩的官。 汉宫有栘园,园中马厩叫栘中厩
稍迁至栘中厩监。—&mdash
根根梢梢 : 比喻事情的全部经过和细节。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 老孙头 笑眯左眼说道:‘早调查好了。在你家吃三年劳金,你家的事,根根梢梢,咱都知道。’”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 老卢 家对火装烟,就小声地一五一十,把 老王太太 暴
根深蔕结 : 犹根深蒂固。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八:“某流落江湖二十年,兄弟异立,未能成家,重以场屋蹉跌,遂失身於倡馆 马慧 ,岁月滋久,根深蔕结,生育男女,於义有不可负者。”
根根叶叶 : 植物的根与叶。比喻密切关系。《东北抗日歌谣选·两个金瓜一根蔓》:“两个金瓜一根蔓,根根叶叶紧相连。哥哥去当抗联兵,妹妹心里比蜜甜。”
格绷格绷 : 象声词。 克非 《春潮急》十:“老人已经年近七十了……夏天喝稀饭,吃起炒干胡豆来,能咬得格绷格绷。”
栽花先生 : 指种痘的人。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五:“他们聘请了屯子里栽花先生做文书,他能写字。” 周立波 《懒蛋牌子》:“屯子里的栽花先生说他一碰到清俊的妇女,眼睛就像受伤的老鸹:斜飞。”
格吧格吧 : 象声词。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二章:“ 金树旺 和 石得富 拿了印板,往两面仓窑的粮堆上打印。然后四个人分两头格吧格吧上插板。”
栾巴噀酒 : 东汉 成都 人 栾巴 ,精于道术,一次在朝廷大宴中,将皇帝赐的酒洒向西南,朝廷要治他不敬之罪,他说:“臣适见 成都 市上火,故臣漱酒为雨救之,非敢不敬。”探问之,果然。事见 晋 葛洪 《神仙传·栾巴》。后用为救火典。 五代 李瀚 《蒙
桁杨刀锯 : 泛指各种刑具。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训俗》:“承平之日,上下齗齗然日惧以桁杨刀锯,而陷於死亡者纍纍然相续也。”
格物大馆 : 清 末译词。指国家设的科学研究机构。 郑观应 《盛世危言·法国激励人材说》:“ 法国 巴黎斯 京城,向有格物大舘。岁出诸题,重加奬赏,令人作论或著书。”
根根固固 : 犹言确凿实在。 清 徐大椿 《洄溪道情·戒争产》曲:“得了人几串青蚨,几片银边,把笔来写得根根固固,杜杜絶絶,土无一寸,瓦无一片。”
桃园之拜 : 指结拜兄弟共同举事。 梁启超 《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今我国民緑林豪杰,徧地皆是,日日有桃园之拜,处处有 梁山 之盟。”参见“ 桃园结义 ”。
桃夭之化 :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朱熹 集传:“ 文王 之化,自家而国,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后因以“桃夭之化”谓男女完婚之礼。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辞官辞婚不准》:“其所议姻事,可曲从师相之请,以成
桃弓苇戟 : 用桃木制的弓,芦苇做的戟。旧俗用以辟邪。 汉 焦赣 《易林·明夷之未济》:“桃弓苇戟,除残去恶,敌人执服。”
根本大法 : 指国家的宪法。因一切法律都要根据宪法来制定,故称。 毛泽东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桃弓苇矢 : 桃竹制的弓,荻苇做的箭。旧俗用以辟邪。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辟恶车, 秦 制也。桃弓苇矢,所以祓除不祥也。”参见“ 桃竹 ”。
桃色新闻 : 指有关男女情爱或不正当男女关系的新闻。 陈登科 等《徐悲鸿》第四章五九:“这次, 徐悲鸿 在 南京 和 北平 不一样了,有桃色新闻传开了。”《花城》1981年第5期:“几位姑娘和我岳母在神秘地议论着两件桃色新闻。”
桂髓椒浆 : 泛称美酒。 明 邵璨 《香囊记·投宿》:“[浄]胡説,你有多少样酒?[丑]洞庭春、石冻春……桂髓椒浆、兰英桑落、乌程白堕、醥醑醍醐,般般有,品品高。”
格支格支 : 象声词。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 眉间尺 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烦。他轻轻地叱了几声,最初还有些效验,后来是简直不理他了,格支格支地径自咬。”
桃莱难悟 : 《后汉书·冯衍传上》“无 桃莱 之利” 唐 李贤 注:“ 谢息 得 桃邑 莱山 ,故言‘无 桃 莱 之利’也。但为‘莱’字似‘枣’,文又连‘桃’,后学者以‘桃枣’易明,‘桃莱’难悟,不究始终,輒改‘莱’为‘枣’。 衍 集又作‘菜’,或
桃弓荆矢 : 同“ 桃弧棘矢 ”。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辟恶车》:“桃弓荆矢以除其灾,所谓辟恶也。”
桃三李四 : 谚语。谓栽桃树三年结实,栽李树四年结实。《埤雅·释木》:“谚曰:‘白头种桃。’又曰:‘桃三李四、梅子十二。’言桃生三岁便放华果,早於梅李。”
桂宫兰殿 : 指华丽的宫殿。 唐玄宗 《鹡鸰颂》:“桂宫兰殿,唯所息宴。”
桃花笺纸 : 即桃花纸。 宋 苏易简 《文房四谱·纸谱》:“ 桓元 詔平 淮 ,作桃花笺纸,縹緑青赤者,盖今 蜀 笺之製也。”参见“ 桃花纸 ”。
桃花太阳 : 艳阳春光。 周立波 《艾嫂子》:“这时候,从猪舍的门框里,伸出一个花白头发的头来,大声地问:‘猪放不放?’‘放,这样好的桃花太阳,还不放?’ 艾嫂子 说着,自己连忙跑进猪舍去帮忙。”
桃弓射鸭 : 唐 孟郊 《送淡公》诗之四:“笑伊水健儿,浪战求光辉。不如竹枝弓,射鸭无是非。”射鸭,一种水上游戏。竹枝弓,即桃竹弓。后因以“桃弓射鸭”指隐士的闲逸生活。 宋 苏轼 《读孟郊诗》诗之二:“桃弓射鸭罢,独宿短蓑舞。”参见“ 桃竹 ”。
桃花茜醋 : 桃花醋。 清 陈维崧 《映山红慢·竹菇用湘瑟词咏石榴韵》词:“三月厨娘,乍榨就桃花茜醋。”参见“ 桃花醋 ”。
桃园结义 : 民间俗传 三国 时 刘备 、 关羽 、 张飞 在桃园结拜兄弟。《三国演义》第一回:“ 飞 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於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 玄德 、 云长 齐声应曰:‘如此甚好。’次日,於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