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语大全,成语词典,成语查询,古诗词大全「美猫成语网」加入收藏|设为主页
位置:成语查询 > 形容人的语言的成语_四字词语

形容人的语言的成语_四字词语

昂首挺胸 : 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跋山涉水 : 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闭月羞花 : 闭:藏。使月亮躲藏,使花儿羞惭。形容女子

昂首挺胸 : 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跋山涉水 : 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闭月羞花 : 闭:藏。使月亮躲藏,使花儿羞惭。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辩才无碍 : 碍:滞碍。本是佛教用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冰清玉洁 : 象冰那样清澈透明,象玉那样洁白无瑕。比喻人的操行清白(多用于女子)。

勃然大怒 : 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博大精深 : 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不刊之论 : 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不切实际 : 指不符合实际。

不屈不挠 : 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不易之论 : 易:改变。不可更改的言论。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

不着边际 : 着:接触;边际:边界,边缘。挨不着边儿。多指说话空泛,不接触实际。

才华横溢 :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畅通无阻 : 毫无阻碍地通行或通过。

长篇大论 : 滔滔不绝的言论。多指内容烦琐、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或文章。

晨钟暮鼓 : 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沉鱼落雁 : 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持之有故 : 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

持之以恒 : 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

赤诚相待 : 赤诚:极真诚、忠诚。以至诚之心待人。

崇论宏议 : 崇:高;宏:大。指高明宏大越的议论或见解。

愁眉苦脸 : 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形容愁苦的神色。

出口成章 : 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出水芙蓉 : 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出类拔萃 : 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言无忌 : 出言:说话;忌:忌惮。说话没有忌讳。

出言有章 : 说话有条理。

刺刺不休 : 刺刺:多话的样子。形容说话唠叨,没完没了。

词不达意 : 词:言词;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从容不迫 : 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促膝谈心 : 促:靠近;促膝:膝碰膝,坐得很近。形容亲密地谈心里话。

大发议论 : 发:表达,传达。尽情地发表各种意见和评论。

大惊失色 : 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大摇大摆 : 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大步流星 : 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呆若木鸡 : 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低声细语 : 形容小声说话。

东张西望 : 张:看。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

动如脱兔 : 比喻行动敏捷。

斗志昂扬 : 昂扬:情绪高涨。斗争的意志旺盛。

十头添撇 : “千”的隐语。 宋 刘克庄 《乳燕飞·寿干官》词:“从今十倍,恰当 彭祖 八百。更把百倍添来,庄椿身世,又十头添撇。”

十洲三岛 : 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王乐仙得道》:“某於十洲三岛,究访并无此人名籍,后检 蓬莱 謫籍中,始见其名氏乡里也。”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你看那縹渺间十洲三岛,微茫处閬苑 蓬莱 。”《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闹

十二分野 : 我国古代星占学的迷信观点认为,人间祸福同天上星象有联系,因根据星辰的十二缠次(后亦根据二十八宿)将地上的州、国划分为十二个区域,使两者相对应,并根据某一天区星象的变异来预测、附会相应地区的凶吉。这种划分,在天称“十二分星”,在地称“十二分野

十七字诗 : 诽谐诗体。全诗共三句十七言,以前三句五言,末一句二言组成。末句二字点明诗的主题,多含讥讽之意。相传始於 宋 代 山东 张山人 寿 ,流行于 元祐 绍圣 间。 宋 王直方 《王直方诗话·饶次守十七字诗》:“ 龟父 先归,作一絶题于余书

十二诸侯 : (1).指 春秋 时 鲁 、 齐 、 晋 、 秦 、 楚 、 宋 、 卫 、 陈 、 蔡 、 曹 、 郑 、 燕 十二诸侯国。《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记 共和 元年(公元前841年)到 周敬王 四十三年(公元前477年)间 周 、 吴 与十

十郎八当 : 犹言七零八落。《秦并六国平话》卷中:“ 秦 兵大败,杀得十郎八当,死尸遍野。”

十二巫峰 : 即 巫山 十二峰。在 四川 巫山县 东 巫峡 两岸。 战国 时 楚 人 宋玉 作《高唐赋》,说 楚怀王 游 云梦 中的 高唐 之台,曾梦与 巫山 神女欢会。后即以“巫山”作为男女幽会的典故。“十二巫峰”即指巫山。 元 王实甫 《西厢记》

十一千百 : 犹言千分之十、百分之一。谓在大量中保存极少的一部分。语出 晋 陆机 《叹逝赋》:“顾旧要於遗存,得十一於千百。” 唐 李邕 《唐赠太子少保刘知柔神道碑》:“尚曰:史册者,扬乎名;碑版者,纪於迹。今愿抒哀敬,却樵苏,发颂声,彰末嗣。 邕

十九信条 : 指1911年( 宣统 三年)11月 清 政府颁布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武昌 起义爆发, 清 朝贵族为保持其垂亡的封建皇朝,玩弄立宪骗局,宣布实行责任内阁制,皇族不得为总理大臣,皇室经费听由国会决议,皇帝权限和皇室大典由宪法规定,但仍规

十里红楼 : 指富贵人家聚居之所。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夫妻分别》:“儒衣才换青,快着归鞭,早办回程。十里红楼,休重娶娉婷。”

十二金人 : 指 秦始皇 统一中国后,销毁天下兵器而铸成的十二个铜人。事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元 陈孚 《博浪沙》诗:“一击车中胆气豪, 祖龙 社稷已惊摇。如何十二金人外,犹有民间铁未销!”

十大弟子 : 释迦牟尼佛 的十个高足弟子: 摩诃迦叶 (头陀第一)、 阿难陀 (多闻第一)、 舍利弗 (智慧第一)、 目犍连 (神通第一)、 阿那律 (天眼第一)、 须菩提 (解空第一)、 富楼那 (说法第一)、 迦旃延 (论议第一)、 优婆离 (持律第

十年内乱 : 特指我国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的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 露菲 《当酸枣红了的时候》:“父亲 孟树 是市某局局长,十年内乱受尽折磨,现在官复原职了。”

十二月律 : 即十二律。《吕氏春秋》始以律与历附会,以十二律应十二月,故称。《初学记》卷十五引《乐纬》曰:“六律:黄鐘(十一月)、大簇(正月)、姑洗(三月)、蕤宾(五月)、夷则(七月)、无射(九月)。六吕:大吕(十二月)、夹鐘(二月)、仲吕(四月)、林鐘

十代冥王 : 即十殿阎王。冥界主管地狱的十个阎王。《西游记》第三回:“十王躬身道:‘我等是阴间天子十代冥王。’ 悟空 道:‘快报名来,免打!’十王道:‘我等是 秦广王 、 初江王 ……。’”参见“ 十殿阎王 ”。

十二博士 : 汉宣帝 黄龙 元年立十二博士。即《易》之 施讐 、 孟喜 、 梁丘贺 ,《书》之 欧阳生 、 夏侯胜 、 夏侯建 ,《诗》之 辕固生 、 申培 、 韩婴 ,《礼》之 后苍 ,《春秋穀梁传》之 江翁 ,《春秋公羊传》之 严彭祖 。参阅《汉书

十日平原 : 比喻朋友连日欢聚。 汪洋 《归途奉怀闽中诸友用去岁留别闽中诸友韵》:“ 海南 重见又相离,我本天涯唱《竹枝》。十日 平原 留不醉,一帘飞瀑看何时?”参见“ 十日饮 ”。

十六才子 : 古史相传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 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合称“十六才子”。见《左传·文公十八年》。后用为称颂皇帝的辅佐大臣之典。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虽十六才子,明允篤诚;八百诸侯,专心同德……未足云也。”参见“

十方常住 : 佛教语。四种常住之一。谓接待往来僧人的寺院。亦称庙产等物品。见《行事钞》卷中之一。《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十方常住:如僧家供僧常食,体通四方。”《水浒传》第六回:“我这里是个非细去处。只因是十方常住,被一个云游和尚,引着一个道人,来此住

十方世界 : 佛教谓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无量寿经》卷下:“佛告 阿难 , 无量寿佛 威神无极,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如来,莫不称叹。”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衣和庵主》:“ 衣和庵主 , 苏州 崑山 人也……有四偈,《咏藤龕》偈云:‘十方世界

十大洞天 : 道教谓神仙居住的十处名山胜地。即 王屋山洞 、 委羽山洞 、 西城山洞 、 西玄山洞 、 青城山洞 、 赤城山洞 、 罗浮山洞 、 句曲山洞 、 林屋山洞 、 括苍山洞 。《云笈七籤》卷二七:“太上曰十大洞天者,处大地名山之间,是上天遣群仙

十六字令 : 词牌名。又名《归字谣》、《苍梧谣》。因全词为十六字,故名。单调,三平韵。

十二辰堆 : 古代设在衙门和驿站前用以报时的时辰台。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 开元 中, 郑审 检校两京馆驛。今驛门前十二辰堆,即 审 所剏。十二辰堆,即今各衙门堂前时辰臺也。驛骑虑有淹迟,故置堆以纪去来之候耳。”

十六天魔 : 古代宫中表演天魔舞的十六名宫女。《元史·顺帝纪六》:“时帝怠於政事,荒于游宴,以宫女 三圣奴 、 妙乐奴 、 文殊奴 等一十六人按舞,名为十六天魔,首垂髮数辫,戴象牙佛冠,身被缨络、大红销金长短裙、金杂袄、云肩、合袖天衣、綬带鞋韈,各执加巴

十二碧峰 : 指 巫山 十二峰。因其四时常碧,故称。 唐 刘禹锡 《松滋渡望硖中》诗:“ 巴 人泪应猿声落, 蜀 客船从鸟道回。十二碧峰何处所? 永安宫 外是荒臺。”参见“ 十二巫峰 ”。

十二晚峰 : 指夕照中的 巫山 十二峰。 前蜀 皇甫松 《天仙子》词之一:“ 刘郎 此日别天仙,登綺席。泪珠滴,十二晚峰高歷歷。” 前蜀 毛文锡 《巫山一段云》词:“雨霽 巫山 上,云轻映碧天。远峰吹散又相连,十二晚峰前。”

十全老人 : 清 乾隆帝 晚年的自号。 清高宗 《十全老人之宝说》:“《十全记》既成,因选 和闐 玉鐫‘十全老人’之宝。”参见“ 十全 ”。

十相具足 : 谓容貌十分美好。《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好个十相具足的小娘子,恨不曾访问他居止姓名。”

嚼腭捶床 : 形容极其愤恨。 清 戴名世 《弘光朝伪东宫伪后及党祸纪略》:“ 大鋮 尝以梨园子弟为间谍……窃听诸名士口语,顾诸名士酒酣,輒戟手詈 大鋮 为快。 大鋮 闻之,嚼齶搥床大恨。”

十三太保 : ◎ [the thirteen naughty children] 相传唐朝末年的李克用有义子十三人,都任太保官职。台湾的一些顽劣的男学生结盟做坏事,自称“十三太保”,一些女学生则自称“十三太妹&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