懊悔无及 : 后悔已来不及了。懊悔莫及 : 懊悔:悔恨。指后悔已经来不及。抱恨终天 : 恨:悔恨;终天:终身。旧指因父母去世而一辈子感到悲痛。现指因做错某事而后悔一辈子。兵连祸结 : 兵:战争;连:接
懊悔无及 : 后悔已来不及了。
懊悔莫及 : 懊悔:悔恨。指后悔已经来不及。
抱恨终天 : 恨:悔恨;终天:终身。旧指因父母去世而一辈子感到悲痛。现指因做错某事而后悔一辈子。
兵连祸结 : 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痴儿说梦 : 痴:呆,傻。原指对傻子说梦话而傻子信以为真。比喻凭妄想说不可靠或根本办不到的话。
重新做人 : 指已认识、悔改所犯罪过,并以此为起点重新塑自己的形象。
捶胸顿足 : 捶:敲打;顿:跺。敲胸口,跺双脚。形容非常懊丧,或非常悲痛。
错综复杂 : 错:交错,交叉;综:合在一起。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
当头棒喝 : 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反水不收 : 水已泼出去,不能再收回。比喻不可挽回。
幡然悔悟 : 思想转变很快,彻底悔悟。
翻然悔悟 : 悔:悔恨;悟:觉悟。很快地醒悟过来。形容转变得很快。指思想完全转变,彻底醒悟。
何必当初 : 表示后悔过去的作为。
恨相知晚 : 恨:懊悔;相知:互相了解,感情很深。后悔彼此建立友谊太迟了。形容新结交而感情深厚。
恨相见晚 : 后悔彼此建立友谊太迟了。形容新结交而感情深厚。同“恨相知晚”。
后悔莫及 : 后悔:事后的懊悔。指事后的懊悔也来不及了。
后悔无及 : 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后悔不及 : 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后悔何及 : 指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悔不当初 : 悔:后悔;当初:开头,起初。后悔不在当初采取另一种行动。
悔之无及 : 后悔也来不及了。
悔之不及 : 后悔也来不及了。
悔之晚矣 : 后悔已经晚了。
悔恨交加 : 恨:遗憾;交加:一起出现。形容非常懊悔。
悔过自新 : 悔:悔改;过:错误;自新:使自己重新做人。悔恨以前的过失,决心重新作人。
悔其少作 : 指不满其年轻时未成熟的作品。
悔读南华 : 《南华经》即《庄子》。比喻学识渊博而不为人所容。
嗟悔无及 : 嗟:叹息。叹息和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九死不悔 : 九:表示极多。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九死未悔 : 九:表示极多。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苦口婆心 : 苦口:反复规劝;婆心:仁慈的心肠。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
愧悔无地 : 羞愧懊悔得无地自容。
拍案惊奇 :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
搔耳捶胸 : 搔耳朵,捶胸膛。形容后悔、烦恼的样子。
稍纵即逝 : 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身先朝露 : 指身体比早晨露水消失还快。比喻很快死亡。
事与愿违 :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噬脐何及 : 噬脐:用嘴咬肚脐。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比喻后悔也来不及。
噬脐无及 : 自咬腹脐够不着。比喻后悔不及。亦作“噬脐莫及”。
噬脐莫及 : 噬脐:用嘴咬肚脐。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比喻后悔也来不及。
菀枯盈虚 : 犹言荣辱盛衰。 清 钱谦益 《赵景之宫允六十寿序》:“余于 赵 氏祖子孙三世矣……菀枯盈虚,呴湿濡沫,未尝不相共也。”
萎萎衰衰 : 犹萎靡不振。《朱子全书》卷十二:“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人出来恁地萎萎衰衰,恁地柔弱,亦只是志不立,志立自是奋发敢为,这气便生。”
脱腔落板 : 唱走了调,不合板眼。比喻言行不合规矩。 洪深 《青龙潭》第二幕:“ 林先生 是有道德学问的人,来到村里七八年,不曾做过一桩脱腔落板的事,村里人都敬重他。”
萦肠惹肚 : 形容非常挂念。 宋 秦观 《河传》词之一:“若説相思,佛也眉儿聚。莫怪为伊,抵死縈肠惹肚。”
脸上脸下 : 方言。使人难堪的脸色。 李文元 《婚事》:“三天好两天歹的,动不动,给人脸上脸下的,她那股劲谁能会受得住。”
营火晚会 : 一种露天晚会。参加者围着火堆进行各种活动。 峻青 《秋色赋·火把赞》:“这是夏令营的少先队员们在举行营火晚会。”
脱头脱脑 : 没有头尾,失去顺序。 郁达夫 《沉沦》一:“看了这一节之后,他又忽然翻过一张来,脱头脱脑的看到那第三节去。”
蛇腹断纹 : 同“ 蛇腹纹 ”。
指古琴。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琴呵,小生与足下湖海相随数年,今夜这一场大功,都在你这神品金徽玉軫、蛇腹断纹、 嶧阳 焦尾冰絃之上。”
脱剥杂剧 : 指 元 曲中的武戏。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一折:“我试数几段脱剥杂剧,做一段老令公刀对刀, 小尉迟 鞭对鞭。”
蛇乡虎落 : 谓野兽出没的地方。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下:“ 宋 嘉平 、 宝绍 间,叛将 李全 驻兵 淮东 之 山阳 ,骄悍难制,戕 许国 ,逐 姚翀 ,杀命士 荀梦玉 、 杜来 ,士大夫视 山阳 ,不啻如蛇乡虎落。”
蛇钻心病 : 胆道蛔虫病的俗称。 沉从文 《贵生》:“那老板娘一年前因为回 浦市 去吃喜酒,害蛇钻心病死掉了。”
著作权法 : 也称“版权法”。国家关于确认和保护著作人和其他著作权所有者的著作权权利的法律。是因创作、传播和使用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内容包括著作权主体、著作权客体、著作权内容、著作权限制、著作权继承和转让、侵犯著作权的处罚
蛇盘绶笥 : 《后汉书·方术传下·许曼》:“ 桓帝 时, 陇西 太守 冯緄 始拜郡,开綬笥,有两赤蛇分南北走。 緄 令 曼 筮之。卦成, 曼 曰:‘三岁之后,君当为边将,官有东名,当东北行三千里。復五年,更为大将军,南征。’ 延熹 元年, 緄 出为 辽东
蛆心搅肚 : 谓心地肮脏,腹怀淫乱。《醒世姻缘传》引起:“想这个仰愧俯怍的光景,虽是做皇帝至尊无对,这个中心忸怩也觉道难受;怎如匹夫独行顾影,独寝顾衾,不蛆心搅肚,不利己害人,不贪财蔑义,不瞒心昧己,不忤逆不忠,种种公平正直,件件正大光明。”
衅面吞炭 : 谓毁容变声。表示蓄志报仇。《汉书·贾谊传》:“ 赵 灭 智伯 , 豫让 衅面吞炭,必报 襄子 ,五起而不中。” 颜师古 注:“ 郑氏 曰:‘衅,漆面以易貌;吞炭,以变声也。’衅,熏也,以毒药熏之。”
衔橜之变 : 指车马倾覆的危险。亦喻意外发生的事故。《汉书·司马相如传》:“且夫道清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橜之变。” 颜师古 注:“ 张揖 曰:‘衔,马勒衔也,橜,騑马口长衔也。’橜谓车之鉤心也。衔橜之变,言马衔或断,鉤心或出,则致倾败以伤人也。”
蛊心丧志 : 迷惑心神,丧失意志。《新唐书·贾曾传》:“良以冶容哇咬,蛊心丧志,圣贤疾之最甚。”
衔冰吐雹 : 传说 嵩山 有大蜥蜴数百,吸了水后立即吐出冰球,随着雷声化为雨雹下降。事见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嵩山三异》。诗文中每用为雨雹大作之典实。 宋 苏轼 《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长笑蛇医一寸腹,衔冰吐雹何时足。”
蛇子蛇孙 : 比喻盘曲似小蛇的松枝。 唐 李贺 《五粒小松歌》:“蛇子蛇孙鳞蜿蜿,新香几粒 洪厓 饭。”
蛇虫百脚 : 蛇和蜈蚣之属。泛指毒虫。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动物》:“《白兔记》剧:赶开了蛇虫百脚,好坐。”
脱不了身 : ◎ [not get away] 使不得闲或忙于某事
老二养母猪,忙得脱不了身
跄跄济济 : 形容步趋有节,多而整齐貌。《诗·大雅·公刘》:“蹌蹌济济,俾筵俾几。”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大臣思宠之盛》:“是宜蹌蹌济济感恩图报之多其人,理固然耳。”亦作“ 蹌蹌躋躋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只见蹌蹌躋躋,一羣儒生,将着文卷,多
谜言谜语 : 不明不白的话。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一折:“谜言谜语,知他説甚的。”
衅闻罕漫 : 不明貌。《文选·扬雄<剧秦美新>》:“在乎混混茫茫之时,衅闻罕漫,而不昭察。” 李周翰 注:“衅闻罕漫,不明貌。”
象形文字 : ◎ [hieroglyph;pictograph;hieroglyphic writting] 描摹实物形状的文字,它是古代某些民族最原始和基本的造字方法
|||
指摹拟实物形状而造的文字。每个字有固定的读法,跟没有
衔橜之虞 : 亦作“ 衔橛之虞 ”。同“ 衔橜之变 ”。
唐 杜甫 《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诗:“竟无衔橜虞,圣聪矧多仁。” 明 何景明 《功实篇》:“夫利猛兽之乐者忘衔橛之虞。”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天津新议续议》:“一旦有触藩之变、衔橛之
象寄译鞮 : 《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后称翻译为“象寄译鞮”。《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外人谋我教育权之可危》:“往者总署之设‘同文舘’也,生徒数百计,虽无奇材异能,
跂动哕息 : 同“ 跂行喙息 ”。
《逸周书·周祝》:“跂动噦息,而奚为可牧。”
蛇回兽怕 : 极言山势峻险。《西游记》第二七回:“此山叫做蛇回兽怕的 白虎岭 。”
逵泉之诛 :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成季 使以君命命 僖叔 ,待于 鍼巫氏 ,使 鍼季 酖之……饮之,归及 逵泉 而卒。” 僖叔 即 叔牙 , 成季 即 季友 ,皆 鲁桓公 之子。后以“逵泉之诛”指以弟杀兄。《宋书·竟陵王诞传》:“昔 周 德初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