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语大全,成语词典,成语查询,古诗词大全「美猫成语网」加入收藏|设为主页
位置:成语查询 > 形容热心肠的成语_四字词语

形容热心肠的成语_四字词语

拔刀相助 : 旧小说中多指打抱不平。博施济众 : 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打抱不平 : 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受欺负的一方。淡而不厌 : 比喻既不热心也不厌弃。耳提面命 :

拔刀相助 : 旧小说中多指打抱不平。

博施济众 : 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打抱不平 : 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受欺负的一方。

淡而不厌 : 比喻既不热心也不厌弃。

耳提面命 : 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风俗习惯 : 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

扶危济急 : 犹扶危济困。

扶倾济弱 : 倾:倒塌,这里指遇到困境的人。扶助困难的人,救济弱小的人。

扶危救困 : 对处境危急、困难的人给以救济帮助。

扶危济困 : 扶:帮助;济: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难的人,救济困苦的人。

腹热心煎 : 形容心中焦急。

古道热肠 : 古道:上古时代的风俗习惯,形容厚道;热肠:热心肠。指待人真诚、热情。

果然如此 : 果真是这样。指不出所料。

好善乐施 : 好:喜欢;善:亲善,善事;乐:乐意;施:施舍。指喜欢做善事,乐意施舍。

急公好义 : 急:急于。热心公益,见义勇为。

急人之难 : 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急公好施 : 指热心公益,乐于施舍。

济寒赈贫 : 济:救济;赈:赈济。救助寒苦,赈济贫穷。

济弱扶倾 : 弱:弱小;倾:倒塌,比喻境遇困难。扶助弱小和处境困难的人。

济困扶危 : 济、扶:帮助。救济贫困的人,扶助有危难的人。

济苦怜贫 : 救济爱惜穷苦的人。

积善成德 :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积善余庆 : 积:积累;善:善事;余庆:指先代的遗泽。积德行善之家,恩泽及于子孙。

见义勇为 : 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慷慨解囊 : 慷慨:豪爽,大方;解囊:解开钱袋拿出钱来。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

轻财好施 : 指不吝惜钱财,喜好施舍。

热肠冷面 : 热心肠,冷面孔。形容内心热情,表情却冷漠。

热肠古道 : 热肠:热心肠;古道:上古时代的风俗习惯,形容厚道。指待人真诚、热情。

随方就圆 : 处事顺应形势和情况的变化;待人随和而不固执。

同甘共苦 : 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雪中送炭 : 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言提其耳 : 揪着他耳朵。指恳切地教诲。言,助词。

仗义行仁 : 注重义气,施行仁德。

急人之困 : 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隆中布衣 : 指 诸葛亮 。 金 元好问 《邓州城楼》诗:“ 隆中 布衣不復见,浮云西北空悠悠。”参见“ 隆中对 ”。

隐隐轸轸 : 车马相连貌。 汉 扬雄 《蜀都赋》:“方辕齐轂,隐隐軫軫。”

铜锤花脸 : 戏曲中花脸的一种,偏重唱工,因《二进宫》中的 徐延昭 抱着铜锤而得名。后泛称偏重唱功的花脸脚色为铜锤花脸。亦省称“ 铜锤 ”。

雀献金环 : 相传 汉 杨宝 幼时将一受伤黄雀带回家中喂养,羽翼丰满后飞去。其夜化为黄衣童子,以白环四枚献 宝 ,表示感激。后用为知恩报德之典。 宋 戴复古 《诘燕》诗:“不望汝如灵蛇衔宝珠,雀献金环来报德。”参见“ 雀环 ”。

随性适分 : 谓作者诗文的风格,是依据各人的情性气质而定的。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然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圆通。” 周振甫 注:“随性适分,定位立体,和各人的性情有关。”

随身衣服 : 平常着的衣服。 清 翟灏 《通俗编·服饰》:“《冥报记》: 伍五娘 请姊作功德救助,姊曰:‘卒难济办,随身衣服,请以用之。’”《老残游记》第三回:“ 老残 穿着随身衣服,同 高绍殷 进了抚署。”

隐隐遑遑 : 忧愁不安貌。 唐 皮日休 《忧赋》:“入人之怀也,倘倘佯佯,隐隐遑遑。”

随鸡逐狗 : 犹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元 曹之谦 《变白头吟》:“静女怀真心……随鸡逐狗听所适,世事悠悠争得知。”

雪岭白牛 : 佛经中雪山大力白牛。 前蜀 贯休 《题弘顗三藏院》诗:“梵僧梦里授微言,雪岭白牛力深得。”

雪山童子 : 亦称“ 雪山大士 ”。 佛教创始人 释迦牟尼 的别称。相传 释氏 在过去世曾在 雪山 修行,故称。 唐 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第五之一:“故 雪山大士 被 帝释 试之,看其堪任荷负菩提重担以不。” 唐 王维 《大唐大安国寺故大德净觉

雀离浮图 : 古代巨塔名。相传为公元78-100年间由 大月氏 国王 迦尼色伽 (Kaniska)所建。为佛教四大塔之一。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宋云惠生使西域》:“东南七里有雀离浮图……西域浮图,最为第一。”亦作“ 雀离佛图 ”。。《魏书·西域

隐隐讽讽 : 含糊不清,不明确。 郭沫若 《水平线下·湖心亭》:“她在床上对我说:‘你无论怎么要去替他们找房子,去找一天也不要紧,到晚上来叫他们搬出去。’我只是隐隐讽讽地答应她。”

隐隐辚辚 : (1).车马众多之声。《文选·张衡<东京赋>》:“肃肃习习,隐隐轔轔。” 薛综 注:“隐隐,众多貌。轔轔,车声也。” 吕延济 注:“隐隐轔轔,皆车马声。言后车未出城,前驱已自郊而反,言车骑之多。” (2).隐约模糊。 清 冯桂芬 《潘顺

骑羊执穗 : 相传古代有五仙人骑五色羊执六穗秬来到 广州 。见《太平寰宇记·岭南道一·广州》引《续南越志》。后因以“骑羊执穗”为咏 广州 的典故。 宋 洪适 《番禺调笑·羊仙》词:“骑羊执穗神仙五,拭目摩肩争覩。”

隐隐展展 : 相连貌。《文选·张衡<西京赋>》:“商旅联槅,隐隐展展。” 李周翰 注:“隐展,相连属貌。”

雪夜访普 : 指 宋太祖 赵匡胤 雪夜走访大臣 赵普 商谈国事的故事。见《宋史·赵普传》。后用为天子访问大臣之典。《儒林外史》第四回:“ 洪武 私行到他家,就如‘雪夜访 普 ’的一般。”

隐隐桓桓 : 威武貌。《宋书·索虏传》:“十道并进,连营五千,步骑百万,隐隐桓桓。以此屠城,何城不溃?以此奋击,何坚不摧?”

随驴把马 : 谓当赶驴牵马的仆从。 元 关汉卿 《鲁斋郎》楔子:“你救了我性命,休道是做兄弟,在你家中随驴把马,也是情愿。” 元 李致远 《还牢末》第一折:“哥哥,您兄弟愿随驴把马也。”

雪花镔铁 : 西域出产的一种雪亮的精铁。《水浒传》第二七回:“一件是一百单八颗人顶骨做成的数珠,一件是两把雪花鑌铁打成的戒刀。”参阅 明 曹昭 《格古要论》。

馆子门条 : 太平天囯 基层单位的招牌。 清 潘锺瑞 《苏台麋鹿记》:“馆子门条不拘大小,纸则或黄或白,字则或硃或墨,笔跡潦草,常有谬譌。”

隐隐糊糊 : 模糊不清貌。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猛然,他记起前两天在江边帐篷里开会的时光,隐隐糊糊听见谁说,加固便桥的任务好像交给了 常飞 。”

骑鸾骖凤 : 犹言大驾光临。 宋 文天祥 《回吉州西倅窦检阅全器书》:“某昨岁待罪闕下,明公骑鸞驂凤,下我青原。”

骑上老虎 : 犹言骑虎难下。《红楼梦》第五五回:“我这几年生了多少省俭的法子,一家子大约也没个不背地里恨我的。我如今也是骑上老虎了,虽然看破些,无奈一时也难宽放。”

鸿都少君 : 鸿都,指鸿都客; 少君 ,即 李少君 。 汉 王充 《论衡·道虚》:“ 武帝 之时,有 李少君 以祠灶辟穀却老方见上。”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临邛 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后遂以“鸿都少君”指道术高明之士。 清 陈裴之

鸿都之事 : 《后汉书·崔寔传》:“ 灵帝 时,开 鸿都门 榜卖官爵,公卿州郡下至黄綬各有差”。后以“鸿都之事”指卖官鬻爵以求财货。《南齐书·良政传·裴昭明》:“下官忝为邦佐,不能光益上府,岂以 鸿都 之事仰累清风。”

鸾台侍郎 : (1).即门下侍郎。《新唐书·百官志二》:“ 龙朔 二年改黄门侍郎曰东臺侍郎, 武后 垂拱 元年曰鸞臺侍郎, 天宝 元年曰门下侍郎。”参见“ 鸞臺 ”。 (2).即门下侍郎。《新唐书·百官志二》:“ 龙朔 二年改黄门侍郎曰东臺侍郎, 武

鸿都门学 : 东汉 灵帝 光和 元年(公元178年)设在 洛阳 鸿都门 的学校。专习辞赋书画。学生由州、郡、三公举送,学成后多授予高级官职。《后汉书·灵帝纪》:“始置 鸿都门 学生。” 李贤 注:“ 鸿都 ,门名也,於内置学。时其中诸生,皆勑州、郡

麻衣相法 : 相书、相术名。后人假托传说中的 麻衣道者 作。 明 沉采 《还带记·众朋就相》:“头顶方巾腰束絛,气傲;麻衣相法我独高,玄玅。”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一:“红红的一张脸,微点着几粒黑痣,按《麻衣相法》说,主多材多艺。”亦省作“ 麻衣 ”

麻衣道者 : 宋 时善相术者。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七:“ 钱若水 为举子时,见 陈希夷 於 华山 …… 希夷 初谓 若水 有仙风道骨,意未决,命老僧者观之。僧云‘做不得’,故不復留。然急流中勇退,去神仙不远矣。老僧者, 麻衣道者 也, 希夷 素

鸾骞鹤舞 : 鸾鹤飞舞。奇特生动貌。 明 李东阳 《华山图歌为乔大常宇作》:“虎踞龙蟠各有形,鸞騫鹤舞纷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