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切实际 : 指不符合实际。持梁齿肥 : 梁:指米饭;齿:咬,吃。食用精米、肥肉。形容享受美食佳肴。抽梁换柱 : 比喻暗中捣鬼,以假代真。刺股悬梁 : 形容刻苦学习。大厦栋梁 : 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
不切实际 : 指不符合实际。
持梁齿肥 : 梁:指米饭;齿:咬,吃。食用精米、肥肉。形容享受美食佳肴。
抽梁换柱 : 比喻暗中捣鬼,以假代真。
刺股悬梁 : 形容刻苦学习。
大厦栋梁 : 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才。
雕梁绣柱 : 雕:用彩画装饰。用彩画装饰的大梁和用锦绣包裹的柱子。形容建筑物的奢华。
雕梁绣户 : 雕:雕刻,雕花;绣户:雕绘华美的门户。指雕绘华美的建筑。
雕梁画栋 : 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栋梁之才 : 比喻能担当大事的人才。
蠹啄剖梁柱 : 虫蛀鸟啄能使梁柱毁坏。比喻微小的有害因素,可以酿成大祸。
遏云绕梁 : 遏:停止。歌声优美,使游动的浮云为之停下来静听,似余音绕着屋梁,不愿散去。
抚梁易柱 : 抚:用手托着;易:更换。指用手托房梁,更换房柱。形容人力大无穷。
改梁换柱 : 比喻玩弄手法,暗中改变事物的内容或事情的性质。
膏梁纨袴 : 膏梁:肥肉和细粮;纨绔:细绢做的裤子。借指富贵人家子弟。
膏梁锦绣 : 膏、梁: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食物;锦绣:精致华丽的丝织品。形容富贵人家衣食精美的奢华生活。
膏梁子弟 : 膏:肥肉;梁:细粮;膏梁:泛指美味的饭菜。旧时指官僚、地主、有钱人家的子弟。
歌声绕梁 : 绕:回旋;梁:房屋的大梁。歌声回旋于房梁之间。形容歌声优美动听。
国家栋梁 : 栋梁:支撑房架的大梁。这里比喻责任或作用大。肩负国家重任的人。
濠梁之上 : 濠梁:濠水上的桥。指别有会心,自得其乐的境地。
河梁之谊 : 河梁:桥,指送别之地。指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情谊。
河梁携手 : 河梁:桥。指送别。
画栋雕梁 : 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画梁雕栋 : 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黄梁美梦 : 黄米饭尚未蒸熟,一场好梦已经做醒。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黄梁一梦 : 黄米饭尚未蒸熟,一场好梦已经做醒。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黄粱美梦 : 黄米饭尚未蒸熟,一场好梦已经做醒。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架海金梁 : 梁:桥梁。架在海上的金桥。比喻能够身肩重任的栋梁之才。
举案齐眉 : 案:古时有脚的托盘。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梁上君子 : 梁:房梁。躲在梁上的君子。窃贼的代称。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
梁木其坏 : 原指孔子把自己的死比作像栋梁的损坏。后用为对众人所敬仰的人之死的哀悼之辞。
梁孟相敬 : 原指东汉时期梁鸿与妻子孟光相互敬爱。后泛指夫妇相敬。
陆梁放肆 : 陆梁:跳着行走的样子,引申为跋扈。形容十分嚣张,肆无忌惮。
落月屋梁 : 比喻对朋友的怀念。
没屋架梁 : 比喻无中生有。
耐人寻味 : 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南柯一梦 :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绕梁三日 : 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绕梁之音 : 形容歌声美妙动听。
绕梁遏云 : 绕梁:绕着屋梁,形容歌声保留时间长久;遏云: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端。余声嘹亮,响彻云霄。形容歌声十分动听。
上梁不正下梁歪 : 上梁:指上级或长辈。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
一人永占 : 清 初 李玉 所作《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四传奇的合称。
一灵真性 : 指灵魂。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四折:“万里龙廷,知他宿谁家,一灵真性。”《西游记》第八回:“一灵真性,竟来夺舍投胎,不期错了道路,投在个母猪胎里,变得这般模样。”《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 贾仁 ﹞一日祷告毕,睡倒在廊簷下,一灵真性
一二二一 : 一即二,二即一。谓名异而实同。《景德传灯录·菩提达磨》:“一二二一,皆彼所生,依教无染,此名戒行。”
一尺之面 : 指长脸。古相术家以为贵相。 晋 傅咸 《傅子》卷三:“相者三亭九侯,定於一尺之面。”《北史·皇甫玉传》:“时有御史 贾子儒 ,亦能相人。 崔暹 尝将 子儒 私视 文襄 , 子儒 曰:‘人有七尺之形,不如一尺之面,一尺之面,不如一寸之眼。大
乘机打刼 : 谓利用机会掠夺钱财。 清 张少南 《临安旬制记》引 明 王思任 《诛马士英疏》:“以至文选职方,乘机打刼。”
一瓣子心 : 同样心情。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七段:“ 武震 已经听到许多关于炮手的事情。他们跟工人是一瓣子心,又不是一瓣子心。敌机几天不来,工人睡的又香,吃的又饱。高射炮手可要急坏了。”
倚人卢下 : 谓依靠别人生活。 郭沫若 《芭蕉花》:“最初流到 贵州 省城,其次又流到 云南 省城,倚人庐下,受了种种的虐待。”
倚倚嚱嚱 : 象声词。《宋史·律历志四》:“徵声抑扬流利,从下而上归於中……齿合而脣启谓之徵,倚倚、嚱嚱然,西域言‘沙腊’,‘沙腊’,和也。”
一跳八丈 : (1).形容精力充沛。《醒世姻缘传》第二回:“咱昨日在围场上,你一跳八丈的,如何就这们不好的快?想是脱衣裳冻着了。”
(2).现多用以形容脾气很大,容易发怒。如:他一跳八丈高地大发雷霆。
凉凉踽踽 : 孤独冷清貌。语本《孟子·尽心下》:“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 明 沉鲸 《双珠记·师徒传习》:“他在那里凉凉踽踽,我这里朝朝暮暮忡忡耿耿,怎能彀膝前欢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克威招抚当阳详记》:“至则不挟一兵,不翼一矢,随
倒心伏计 : 谓心甘情愿。《醒世姻缘传》第八八回:“这个庵里的老尼从天上掉下来这个女人,吃了别人家的饭,安安静静倒心伏计的与你做活,却该十分庆幸才是。”
剔抽秃刷 : 亦作“剔抽秃揣”。
转动貌。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三折:“他三个足丢没乱眼脑剔抽秃刷转。”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一折:“眼脑又剔抽秃揣的慌。” 元 郑庭玉 《后庭花》第二折:“他剔抽秃刷廝覷。迷留没乱踌躇。”
倒纻翻机 : 谓纺纱织布。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二折:“置两三处家绣罗幃,娶五七个丫鬟婢,待着他生男长女,又不着他去倒紵翻机。”
乘龙佳壻 : 比喻好女壻。《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为选中了乘龙佳壻,到处夸扬,今日定要女壻上门亲迎,準备大开筵宴,遍请远近亲邻喫喜酒。” 沉从文 《大小阮》:“大 阮 毕了业,凭地主、作家、小要人的乘龙佳壻三种资格,受欢迎回到母校去作训
兼收并録 : 把不同的说法都一并载录下来。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答客问下》:“传闻异辞,记载别出,不能兼收并録以待作者之决择,而私作聪明,自定去取,则此次之业难于凭藉者四矣。”
党同妬异 : 犹言党同伐异。 唐 张说 《府君墓志铭》:“君以律有违经背礼,著《妨难》十九篇,书奏,帝下有司而删定之;官党同妬异,竟寝其议。”
剔留秃鲁 : 亦作“剔留秃圞”。
圆转貌。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一折:“看他两箇眼,剔留秃鲁的。他是箇真贼。” 元 无名氏 《飞刀对箭》第二折:“恰便似烟薰的 子路 ,墨洒就的金刚,横里一丈,竖里一丈,剔留秃鲁,不知甚么模样!” 元 无名氏
剔剔挞挞 : 象声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五回:“説罢,仍旧坐在帐桌上去,取过算盘帐簿,剔剔挞挞算他的帐去了。”
剜刺挑茶 : 谓寻是生非,挑拨离间。 元 郑廷玉 《看钱奴》第一折:“这等人夫不行孝道,妇不尽贤达;爷瞒心昧己,娘剜刺挑茶。”
倚儿不当 : 形容满不在乎的样子。《醒世姻缘传》第九七回:“我好生躲避着他,要是他禁住我,你是百的快着搭救,再别似那一日倚儿不当的,叫他打个不数。”
凄凄惶惶 : 悲伤不安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王公 悽悽惶惶,痛苦不已。”《儒林外史》第四八回:“﹝ 王玉辉 ﹞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悽悽惶惶。”
不遑宁处貌;匆遽不停貌。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悽悽惶惶,席不暇温,志在匡乱行道
冤孽症候 : 谓不治之症。《红楼梦》第一一○回:“刚配了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婿,情性又好,偏偏的得了冤孽症候,不过捱日子罢了。”
剥削阶级 : 在阶级社会里,占有生产资料,剥削其他阶级的阶级。 巴金 《<巴金选集>后记》:“不过那个时候我也懂得一件事情:地主是剥削阶级,工人和农人养活了我们,而他们自己却过着贫穷、悲惨的生活。”
剥皮囊草 : 亦作“剥皮实草”。
古代酷刑,剥下人皮,用草填充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堂官笞属官》:“又上疏请惩贪官,復国初剥皮囊草之制。”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章:“倘若我再做一点坏事,甘愿剥皮实草。”
剧秦美新 : 王莽 篡 汉 自立,国号 新 。 扬雄 仿 司马相如 《封禅文》,上封事给 王莽 ,指斥 秦 朝,美化 新 朝,故名《剧秦美新》。文中抨击 秦始皇 焚书、统一度量衡等措施,对 王莽 则歌功颂德。
剧言苦句 : 调笑挖苦的语句。《宋书·谢灵运传》:“﹝ 何长瑜 ﹞以韵语序 义庆 州府僚佐云:‘ 陆展 染鬢髮,欲以媚侧室。青青不解久,星星行復出。’如此者五六句,而轻薄少年遂演而广之,凡厥人士,并为题目,皆加剧言苦句,其文流行。”
凌波仙子 : 水仙花的别称。 宋 黄庭坚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凌波仙子生尘韈,水上轻盈步微月。”《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凌波仙子斗新粧,七窍虚心吐异香,何似花神多薄倖,故将颜色恼人肠。”
淩波仙子:荷花、水仙等水养花卉
原始宗教 : 指原始时代的朴素宗教。存在于尚不具有成文历史的原始社会中。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一章第二节:“原始宗教是现实生活在人们意识中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是他们还无法有效地制服自然界的时候在精神世界中的幻觉。”
原品休致 : 享有原来官职的品级而告老退休。《负曝闲谈》第四回:“在 苏州 颇结交得两个势要:一个叫 潘明 ,是位丁艰回籍的太史公;一位 李百德 ,是位原品休致的臬台。” 祁龙威 《史致谔与外国侵略者往来信函选录·说明》:“ 吴煦 后被 李鸿章 参革,
哩嗹啰嗹 : 犹叽哩咕噜。形容说话不清楚。《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 徐达 ﹞一心只在新娘子身上,口里哩嗹囉嗹,把礼数多七颠八倒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