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语大全,成语词典,成语查询,古诗词大全「美猫成语网」加入收藏|设为主页
位置:成语查询 > 表示美丽景色的成语_四字词语

表示美丽景色的成语_四字词语

白浪掀天 : 掀:翻腾。形容风大浪高。白白朱朱 : 白的白,红的红。形容不同种类、色彩各异的花木。白虹贯日 : 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实际上这不是虹而是

白浪掀天 : 掀:翻腾。形容风大浪高。

白白朱朱 : 白的白,红的红。形容不同种类、色彩各异的花木。

白虹贯日 : 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实际上这不是虹而是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白草黄云 : 形容边塞秋季的荒凉景象。

百卉千葩 : 常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景象繁荣兴盛。

百家争鸣 : 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

百花争艳 : 各种花草树木竞相开放出艳丽的花朵。

百花齐放 : 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傍花随柳 : 形容春游的快乐。

波涛汹涌 :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苍翠欲滴 : 苍翠:深绿。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仿佛饱含水份一样。

草长莺飞 : 莺:黄鹂。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层峦叠嶂 : 层峦:山连着山;迭障:许多高险的象屏障一样的山。形容山峰多而险峻。

姹紫嫣红 : 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齿牙春色 : 形容爽朗地大笑。

崇山峻岭 : 连绵起伏的高山。

葱葱郁郁 : 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吹箫乞食 : 原指伍春秋时子胥于吴市吹箫向人乞讨。后指沿街乞讨。

春兰秋菊 : 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春华秋实 : 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春和景明 : 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春光明媚 : 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春回大地 : 好像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春山如笑 :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春意阑珊 : 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春暖花开 : 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春树暮云 : 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春深似海 : 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春晖寸草 : 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春意盎然 : 意:意味;盎然:洋溢,深厚。春天的意味正浓。

春寒料峭 : 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春蚓秋蛇 : 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春梦无痕 : 比喻世事变幻,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不留一点痕迹。

春色满园 : 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色撩人 : 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春笋怒发 : 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比喻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

春蛙秋蝉 : 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春生秋杀 : 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春花秋月 :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春露秋霜 : 比喻恩泽与威严。也用在怀念先人。

根根固固 : 犹言确凿实在。 清 徐大椿 《洄溪道情·戒争产》曲:“得了人几串青蚨,几片银边,把笔来写得根根固固,杜杜絶絶,土无一寸,瓦无一片。”

桃园之拜 : 指结拜兄弟共同举事。 梁启超 《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今我国民緑林豪杰,徧地皆是,日日有桃园之拜,处处有 梁山 之盟。”参见“ 桃园结义 ”。

桃夭之化 :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朱熹 集传:“ 文王 之化,自家而国,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后因以“桃夭之化”谓男女完婚之礼。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辞官辞婚不准》:“其所议姻事,可曲从师相之请,以成

桃弓苇戟 : 用桃木制的弓,芦苇做的戟。旧俗用以辟邪。 汉 焦赣 《易林·明夷之未济》:“桃弓苇戟,除残去恶,敌人执服。”

根本大法 : 指国家的宪法。因一切法律都要根据宪法来制定,故称。 毛泽东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桃弓苇矢 : 桃竹制的弓,荻苇做的箭。旧俗用以辟邪。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辟恶车, 秦 制也。桃弓苇矢,所以祓除不祥也。”参见“ 桃竹 ”。

桃色新闻 : 指有关男女情爱或不正当男女关系的新闻。 陈登科 等《徐悲鸿》第四章五九:“这次, 徐悲鸿 在 南京 和 北平 不一样了,有桃色新闻传开了。”《花城》1981年第5期:“几位姑娘和我岳母在神秘地议论着两件桃色新闻。”

桂髓椒浆 : 泛称美酒。 明 邵璨 《香囊记·投宿》:“[浄]胡説,你有多少样酒?[丑]洞庭春、石冻春……桂髓椒浆、兰英桑落、乌程白堕、醥醑醍醐,般般有,品品高。”

格支格支 : 象声词。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 眉间尺 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烦。他轻轻地叱了几声,最初还有些效验,后来是简直不理他了,格支格支地径自咬。”

桃莱难悟 : 《后汉书·冯衍传上》“无 桃莱 之利” 唐 李贤 注:“ 谢息 得 桃邑 莱山 ,故言‘无 桃 莱 之利’也。但为‘莱’字似‘枣’,文又连‘桃’,后学者以‘桃枣’易明,‘桃莱’难悟,不究始终,輒改‘莱’为‘枣’。 衍 集又作‘菜’,或

桃弓荆矢 : 同“ 桃弧棘矢 ”。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辟恶车》:“桃弓荆矢以除其灾,所谓辟恶也。”

桃三李四 : 谚语。谓栽桃树三年结实,栽李树四年结实。《埤雅·释木》:“谚曰:‘白头种桃。’又曰:‘桃三李四、梅子十二。’言桃生三岁便放华果,早於梅李。”

桂宫兰殿 : 指华丽的宫殿。 唐玄宗 《鹡鸰颂》:“桂宫兰殿,唯所息宴。”

桃花笺纸 : 即桃花纸。 宋 苏易简 《文房四谱·纸谱》:“ 桓元 詔平 淮 ,作桃花笺纸,縹緑青赤者,盖今 蜀 笺之製也。”参见“ 桃花纸 ”。

桃花太阳 : 艳阳春光。 周立波 《艾嫂子》:“这时候,从猪舍的门框里,伸出一个花白头发的头来,大声地问:‘猪放不放?’‘放,这样好的桃花太阳,还不放?’ 艾嫂子 说着,自己连忙跑进猪舍去帮忙。”

桃弓射鸭 : 唐 孟郊 《送淡公》诗之四:“笑伊水健儿,浪战求光辉。不如竹枝弓,射鸭无是非。”射鸭,一种水上游戏。竹枝弓,即桃竹弓。后因以“桃弓射鸭”指隐士的闲逸生活。 宋 苏轼 《读孟郊诗》诗之二:“桃弓射鸭罢,独宿短蓑舞。”参见“ 桃竹 ”。

桃花茜醋 : 桃花醋。 清 陈维崧 《映山红慢·竹菇用湘瑟词咏石榴韵》词:“三月厨娘,乍榨就桃花茜醋。”参见“ 桃花醋 ”。

桃园结义 : 民间俗传 三国 时 刘备 、 关羽 、 张飞 在桃园结拜兄弟。《三国演义》第一回:“ 飞 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於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 玄德 、 云长 齐声应曰:‘如此甚好。’次日,於桃园

格格驳驳 : 象声词。《金瓶梅词话》第五回:“﹝ 潘金莲 ﹞一面咬着衫袖口儿,格格驳驳的响,顺便却溜他一眼儿。”

桃花癸水 : 谓妇女月经来潮。 五代 张泌 《妆楼记·红潮》:“红潮,谓桃花癸水也,又名入月。”

桃花夫人 : 即 息夫人 。 春秋 时 息侯 的夫人 息妫 。 楚文王 灭 息 ,以 息妫 归,生 堵敖 及 成王 。传说 息妫 因国灭夫亡而终日不与 楚文王 通言语。 唐 杜牧 有《题桃花夫人庙》诗。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夫人竹》:“按自来咏

桐叶之封 : 指帝王封拜。 明 许三阶 《节侠记·忠忤》:“自家左丞相 魏王 武承嗣 的便是。倚椒房之戚,柄政当朝,叨桐叶之封,食采于 魏 。”参见“ 桐叶封弟 ”。

桃花春水 : 即桃花水。指春汛。 唐 孟浩然 《送元公之鄂渚寻观主张骖鸾》诗:“桃花春水涨,之子忽乘流。”

桐叶封弟 : 《史记·晋世家》:“ 成王 与 叔虞 戏,削桐叶为珪以与 叔虞 ,曰:‘以此封若。’ 史佚 因请择日立 叔虞 。 成王 曰:‘吾与之戏耳。’ 史佚 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於是遂封 叔虞 於 唐 。”后因以“桐叶封弟

桃根桃叶 : 泛指美女。 清 周亮工 《丽人行冰上同薗次赋》:“桃根桃叶莫相催,艷极轻波不敢洄。”参见“ 桃叶 ”、“ 桃根 ”。

桑白皮线 : 以桑白皮纤维制成的线。缝合伤口用。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孝行》:“邑人 俞浩斋 闻而过其家,视 良吉 胸间疮裂几五寸,气腾出,痛莫能言, 俞 为纳其心,以桑白皮线缝合,未及期月,已无恙矣!”参见“ 桑根线 ”。

桓石虔来 : 《晋书·桓石虔传》:“ 石虔 小字 镇恶 。有才干,趫捷絶伦……三军叹息,威震敌人。时有患疟疾者,谓曰‘ 桓石虔 来’以怖之,病者多愈,其见畏如此。”后遂以“桓石虔来”谓镇恶去疾的典故。 清 陈维崧 《念奴娇·丁巳中秋广陵寓中病疟》词:“

桐叶之信 : 指帝王封拜的符信。《南史·宋纪上·武帝》:“叟诣帝曰:‘ 成王 不负桐叶之信,公亦应不忘司马之言。’”参见“ 桐叶封弟 ”。

欬唾成珠 : 比喻言谈精当,议论高明或文词优美。语本《庄子·秋水》:“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埶家多所宜,欬唾自成珠。” 宋 梅尧臣 《读毛秘校新诗》诗:“前示五长篇,大须倾几曲,岂特 元和 间,欬唾成珠

桑弧矢志 : 指壮志;大志。 明 无名氏 《金雀记·惜别》:“花姿柳眼情方脗,匆匆又在离分。桑弧矢志未全伸,惜别颇增新闷。”参见“ 桑弧蓬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