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饭叫饥 : 比喻多此一举。呆头呆脑 : 呆:呆板,不灵活。形容思想、行动迟钝笨拙。东施效颦 : 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多此一举 : 举:行动。指多余的,没有必要的举动。冠上加
把饭叫饥 : 比喻多此一举。
呆头呆脑 : 呆:呆板,不灵活。形容思想、行动迟钝笨拙。
东施效颦 : 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多此一举 : 举:行动。指多余的,没有必要的举动。
冠上加冠 : 同画蛇添足,比喻多余的举动。
邯郸学步 :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画蛇添足 :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刻舟求剑 :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劳而无功 : 花费了力气,却没有收到成效。
买椟还珠 :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弄巧成拙 : 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杞人忧天 : 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傻头傻脑 : 形容思想糊涂,愚笨痴呆。
尸位素餐 : 尸位:空占职位,不尽职守;素餐:白吃饭。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
适得其反 : 适:正,恰好。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守株待兔 :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水中捞月 :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徒劳无功 : 白白付出劳动而没有成效。
徒劳无益 : 白费劲,没有一点用处。
揠苗助长 : 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一饮而尽 : 饮:喝。一口气就喝完了。形容喝得非常爽快。
愚不可及 : 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愚夫蠢妇 : 蒙昧无知之人。旧指小民百姓。
愚眉肉眼 : 指凡俗的眼光。
愚昧无知 : 昧:糊涂,不明白。形容又愚笨又没有知识。
缘木求鱼 : 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作茧自缚 : 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班门弄斧 :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酒囊饭袋 : 囊:口袋。只会吃喝,不会做事。讥讽无能的人。
行尸走肉 : 行尸:可以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躯壳。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掩耳盗铃 : 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自以为是 : 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被毛戴角 : 指有角的走兽。《法苑珠林》卷十:“或復被毛戴角,抱翠御珠……爪牙长利。”
衰庸阘懦 : 庸弱无能。 明 唐顺之 《与陈苏山职方书》:“盖部中只见其报功,而不知其为衰庸闒懦一筹莫展之人也。”亦作“ 衰庸闒茸 ”。
衾裯枷锁 : 比喻女色的牵累。 清 许鸿磐 《三钗梦·勘梦》:“你看那大英雄,也摆不开多牵缠的衾裯枷锁。”
被中香炉 : 一种巧制的用于被中的熏炉。《西京杂记》卷一:“ 长安 巧工 丁缓 者……又作卧褥香鑪,一名被中香炉。本出 房风 ,其法后絶,至 缓 始更为之。为机环转运四周,而鑪体常平,可置之被褥,故以为名。”
被中画腹 : 相传 唐 书法家 虞世南 习书颇勤,但不喜水墨临写,每于睡眠时在被中用手指画腹,揣摹笔意。《新唐书·儒学传中·王绍宗》:“ 吴中 陆大夫 常以余比 虞君 ,以不临写故也。闻 虞 被中画腹,与余正同。”亦作“被中画肚”。 清 纳兰性德 《
诸葛铜鼓 : 相传为 诸葛亮 创制的铜鼓。 清 薛福成 《振百工说》:“ 诸葛亮 在 伊尹 伯仲之间,所製有木牛流马,有诸葛灯,有诸葛铜鼓,无不精巧絶伦。”亦省称“ 诸葛鼓 ”。 清 赵翼 《关索插枪岩歌》“荒村处处瘞铜鼓”自注:“蛮村多铜鼓,皆云诸
袪衣受业 : 撩起衣服前往受业。形容虚心求教。《韩诗外传》卷三:“ 孟尝君 请学於 閔子 ,使车往迎 閔子 , 閔子 曰:‘礼有来学无往教……’於是 孟尝君 曰:‘敬闻命矣。’明日袪衣请受业。” 许维遹 集释:“袪衣,亦犹举衣而往也。”
訚訚衎衎 : 和悦而中正之貌。《后汉书·袁安传》:“ 肃宗 詔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事以议从,策由众定,誾誾衎衎,得礼之容。’”亦作“ 誾誾侃侃 ”。《隶释·汉卫尉衡方碑》:“兢兢业业,素丝羔羊。誾誾侃侃,顒顒昂昂。” 宋 朱熹 《四书或问》卷
訚訚秩秩 : 人才众多貌。《新唐书·儒学传序》:“紆侈袂,曳方履,誾誾秩秩,虽 三代 之盛,所未闻也。”参见“ 誾誾 ”、“ 秩秩 ”。
读书笔记 : 记述读书心得的笔记。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五:“普通笔记之中有关于读书心得的记述,这可称为读书笔记……比较古的有 宋 人 王应麟 的《困学纪闻》。” 李锐 《学生时代的毛泽东》:“他们结识以后,一时来往颇为密切,经常交谈读书心得,交
调猱酿旦 : 谓玩弄女性。猱,猱儿,妓女的别名。 明 朱有燉 《曲江池》第三折:“我也曾雨云乡调猱酿旦,我也曾风月所暗约偷期。”亦省作“ 调猱 ”。 明 朱有燉 《神仙会》第一折:“我是个调猱新子弟,统鏝谎书生。”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三:“
訚訚于于 : 和乐自得貌。 宋 岳珂 《桯史·万春伶语》:“坐案宽洁,执事恪敬,誾誾于于,以鬯於文,士论大愜。”
调御丈夫 : 佛十号之一。佛能教化引导一切可度者,故称。 许地山 《危巢坠简·无法投递之邮件》:“爱底迷蒙是一切‘天人师’所不能训诲开示的。爱底刚愎是一切‘调御丈夫’所不能降伏的。”
訚訚恻恻 : 和悦恳切貌。《后汉书·张酺传》:“前入侍讲,屡有諫正,誾誾惻惻,出於诚心。”
诸凡百事 : ◎ [everything] 〈方〉∶泛指一切事情
高大爷好像老实一点儿,诸凡百事都由陈大爷出头
调糜量水 : 调粥端水。谓侍奉。 清 黄景仁 《途中遘病颇剧怆然作诗》:“事有难言天似海,魂应尽化月如烟。调糜量水人谁在?况值倾囊无一钱。”
调风贴怪 : 谓拉拢男女作不正当的结合。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小人别的不会,这调风贴怪,帮閒钻懒,须是本等行业。”
调声叶律 : 调弄声韵使合于音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调声叶律,又兼分股限字之文,则诗中之近体是已。”
谆谆翕翕 : 谓聚集在一起低声议论。《孙子·行军》:“谆谆翕翕,徐言入入者,失众也。” 李筌 注:“谆谆翕翕,窃语貌。” 张预 注:“谆谆,语也。翕翕,聚也。”
调拨价格 : 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或部门内部调拨物资进行结算的价格。 毛泽东 《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调拨物资给合作社,要合理作价,不能按国家调拨价格作价。”
谇帚德耡 : 汉 贾谊 《治安策》:“ 商君 遗礼义,弃仁恩,并心於进取,行之二岁, 秦 俗日败。故 秦 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锄,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誶语。”后以“誶帚德耡”形容风俗败坏,不仁爱。 元 吴莱 《狙赋》:“分房割奥,
请卖爵子 : 卖爵级又卖子。《汉书·食货志上》:“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卖爵级又卖子也。” 王先谦 补注:“《贾子》作‘请卖爵鬻子’。”一说为请爵和卖子。
调睡参军 : 酸枣仁的别名。 宋 陶穀 《清异录·药谱》:“ 天成 中,进士 侯寧极 戏造《药谱》一卷,尽出新意,改立别名……调睡参军--酸枣仁。”
貤先録后 : 谓貤封先人,录用后嗣。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任子再荫》:“惟 穆宗 登极大霈,元辅 徐华亭 以羽翼大功,貤先録后,自不必言,而其子太常卿、掌尚宝司 徐璠 ,亦以三品京堂荫子 肇荫 为官生,则其时父子同在班行,尤为奇遇,实国朝所未
贼忒嬉嬉 : 方言。形容鬼祟不安。亦形容嬉皮笑脸。《何典》第三回:“忽然土地来吊他出狱,正不知是祸是福,心里贼忒嬉嬉的到了土地面前。”亦作“ 贼忒嘻嘻 ”。 茅盾 《小巫》四:“过了一会儿, 小杏儿 贼忒嘻嘻地说道:‘老爷死了!喏--就横在这里的,血,一
贾袖传香 : 指 晋 贾充 女与 韩寿 私通,偷 武帝 赐 充 异香赠 韩 事。 宋 史达祖 《眼儿媚·代答》词:“期花等月, 秦 臺吹玉, 贾 袖传香。”参见“ 贾女香 ”。
贾虎荀龙 : 东汉 贾彪 兄弟三人,并有高名,而 彪 (字 伟节 )最优,故天下称曰:“ 贾 氏三虎, 伟节 最怒。”见《后汉书·党锢传·贾彪》。又 东汉 荀淑 八子,都有名声,时人称为“八龙”,见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正始 中人士比论”
赃汚狼籍 : 同“ 赃汚狼藉 ”。
元 黄溍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故事刘公神道碑》:“ 要束木 之党八人为 道州路 总管,败政害民,赃汚狼籍。”
赃官汚吏 : 犹言贪官污吏。《水浒传》第六二回:“谁知被赃官汚吏,淫妇奸夫,通情陷害,监在死囚牢里。”《禅真后史》第二一回:“﹝ 焦面鬼 ﹞口里喊叫:‘杀了赃官汚吏,替民除害,要性命的,各自回避!’”
贾氏窥帘 : 晋 贾充 属吏 韩寿 美姿容, 贾充 女在门帘后窥见而悦之,两人私通。 贾 女窃异香与 寿 , 贾充 闻香而察其事,遂嫁女与 寿 。见《晋书·贾充传》。后因以“贾氏窥帘”形容女子对所爱之人倾心相慕。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二:“ 贾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