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藏七尺 : 昂藏:登记表雄伟、气度不凡的样子;七尺:七尺高的身躯。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彪形大汉 : 彪:小老虎,比喻躯干壮大;汉:男子。身材高大、结实的男子。彬彬文质 : 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
昂藏七尺 : 昂藏:登记表雄伟、气度不凡的样子;七尺:七尺高的身躯。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
彪形大汉 : 彪:小老虎,比喻躯干壮大;汉:男子。身材高大、结实的男子。
彬彬文质 : 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博学多才 :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才貌双全 : 才学相貌都好。
才高八斗 : 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才貌双绝 : 才学相貌都好。同“才貌双全”。
惨绿少年 : 惨绿:浅绿,指服色。原指穿浅绿衣服的少年。后指讲究装饰的青年男子。
城北徐公 : 原指战国时期齐国姓徐的美男子。后作美男子的代称。
出口成章 : 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大方之家 : 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顶天立地 : 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断袖之宠 : 断:截断;宠:宠爱,宠幸。指男子搞同性恋的行径,指男宠。
断袖之癖 : 指男子搞同性恋的丑恶行径。
断雁孤鸿 : 鸿:鸿雁。离了群的孤独大雁。比喻孤身独处,多指未成婚的男子。
蜂识莺猜 : 比喻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同“蜂迷蝶猜”。
蜂迷蝶猜 : 比喻男子对女子的思慕。
风度翩翩 : 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风流倜傥 : 风流:有才学而不拘礼法;倜傥:卓异,洒脱不拘。形容人有才华而言行不受世俗礼节的拘束。
风流才子 : 旧指洒脱不拘,富有才学的人。
傅粉何郎 : 傅粉:敷粉,抹粉;何郎:何晏,字平叔,曹操养子。原指何宴面白,如同搽了粉一般。后泛指美男子。
大公无私 : 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孤鸾寡鹄 : 孤鸾:无偶的友鸾,比喻死去了配偶的男子;寡鹄:比喻寡妇。指失偶的男女。
寡鹄孤鸾 : 孤鸾:无偶的友鸾,比喻死去了配偶的男子;寡鹄:比喻寡妇。指失偶的男女。
鳏鱼渴凤 : 比喻独身的男子急于求得配偶。
华封三祝 : 华:古地名。封:疆界,范围。华封:华州这个地方。华州人对上古贤者唐尧的三个美好祝愿。即:祝寿、祝富、祝多男子,合称三祝。
佳人才子 : 年轻貌美的女子和才华横溢的男子。泛指年貌相当,有婚姻或爱情关系的青年男女。
见义勇为 : 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见多识广 : 识:知道。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巾帼须眉 : 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须眉:胡须和眉毛,借指男子汉,大丈夫。具有男子汉气慨的女子。
惊才风逸 : 指惊人的才华像风飘逸。
精力充沛 : 体力强盛,精神充足。
精忠报国 : 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救死扶伤 : 扶:扶助,照料。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君子好逑 : 逑,通“仇”。仇:配偶。原指君子的佳偶。后遂用为男子追求佳偶之套语。
旷夫怨女 : 旷夫:大龄而未娶妻室的男子;怨女:大龄而未嫁人的女子。指年龄已大,尚未婚配的男女。
狂蜂浪蝶 : 比喻轻薄放荡的男子。
浪蝶游蜂 : 比喻态度轻佻好挑逗女子的男子。
浪蝶狂蜂 : 轻狂的蜂蝶。比喻轻狂的男子。
怜香惜玉 : 惜、怜:爱怜;玉、香:比喻女子。比喻男子对所爱女子的照顾体贴。
十年九潦 : 亦作“ 十年九涝 ”。
几乎每年都闹水灾。《庄子·秋水》:“ 禹 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如:这个地区,不只十年九涝,而且土地贫瘠,棉、粮作物产量很低。
十姓百名 : 许多不同姓名的人。《庄子·则阳》:“丘里者,合十姓百名而以为风俗也。”
十经童子 : 南朝 宋 周续之 十二岁时通五经五纬,被称为“十经童子”。 晋 无名氏 《莲社高贤传·周续之》:“ 周续之 ,字 道祖 , 雁门 人……十二诣 范寧 受业,通五经五纬,时号十经童子。”参见“ 十经 ”。
十七弟子 : 指 孟子 的弟子 公孙丑 、 孟仲子 、 公都子 、 陈臻 、 高子 、 徐辟 、 乐正子 、 咸丘蒙 、 孟季子 、 陈代 、 彭更 、 万章 、 屋庐子 、 告子 、 桃应 、 充虞 、 周霄 十七人。参阅 明 张九韶 《群书拾唾》。
十二相属 : 古代以十二种动物配十二支,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后以为人生在某年即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丑年生的肖牛等,称为“十二相属”,又称“十二生肖”。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大虫、老鼠,
斆学相长 : 谓教与学相互促进。 明 王守仁 《教条示龙场诸生·责善》:“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盖斆学相长也。”参见“ 教学相长 ”。
十年浩劫 : 即十年内乱。 冰心 《空巢》:“ 老梁 看到我涂黑脸的那一天,只是十年浩劫的开始!”
十言之教 : 传说为 伏羲 所作的十个字的教言。 汉 郑玄 《六艺论》:“ 虙羲 作十言之教,曰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消、息。” 罗惇曧 《文学源流》:“稽诸经传,十言之教,肇始 庖牺 ,屯蒙甫辟,曙光斯见。”
十年九荒 : 几乎年年都闹灾荒。 清 刘书年 《刘贵阳说经残稿》:“此等地全赖人力,与其十年九荒,草如择最下之区,挑深为塘,以洩积水。”如:在旧社会,这是个十年九荒的重灾区。
十家连坐 : 旧时的一项统治办法。以十家为一组,一家犯法,其余九家如不检举,就同罪。《史记·商君列传》“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唐 司马贞 索隐:“一家有罪而九家连举发,若不纠举,则十家连坐。”《痛史》第十一回:“这里行的是十家联保法;有一家置了私
攘攘垓垓 : 纷乱貌。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三折:“攘攘垓垓不伶俐,是是非非无尽期。”
十二时神 : 亦称“ 十二辰神 ”。
古代相传为掌管时辰的神。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崑崙 山上 无外之山 ,在 崑崙 东南万二千里,五龙天皇皆出此中,为十二时神也。”《宋史·舆服志一》:“十二神舆,赤质,四门旁刻十二辰神,緋绣轮衣,
十一而税 : 按十分取一的税率抽税。相传为 夏 商 周 三代的田税制度。《尚书大传》卷二:“王者十一而税,而颂声作矣。”《论语·颜渊》“盍彻乎” 三国 魏 何晏 集解:“ 周 法十一而税,谓之彻。”一本作“什一而税”。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
舋闻罕漫 : 昏暗不明貌。《文选·扬雄<剧秦美新>》:“在乎混混茫茫之时,舋闻罕漫而不昭察,世莫得而云也。” 李善 注:“舋闻罕漫,不明之貌也。”舋,五臣本作“衅”。
攘攘营营 : 纷扰貌。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柳》:“攘攘营营,争枝匝树,虽忙逐槐尘而不惜,祸甘桃实而莫知。”
攘攘扰扰 : 纷乱貌。《花月痕》第四六回:“船贼岸贼,相顾骇愕!不知此枝兵从何而至?攘攘扰扰之中,械不能举,枪不能发。”
蠒丝牛毛 : 如蚕丝,如牛毛。比喻细密繁多。 明 郎瑛 《七修续稿·诗文·谜序文》:“曷为广而无穷,深而难知也?曰:蠒丝牛毛,充栋汗牛,字书之繁也;道听涂説,井蛙瓮鸡,学识之拘也。”
嚼舌嚼黄 : 犹言胡说八道。《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你又不曾吃早酒,嚼舌嚼黄胡张口。”
纁帛招徕 : 犹纁招。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帅阃宾贤》:“纁帛招徠,咫尺辕门冠盖。”参见“ 纁招 ”。
瀽瓮番盆 : 形容雨下得很大。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平白地瀽瓮番盆,下一宵,惹的人心焦。”
灌口二郎 : 也称二郎神。相传 秦 时 李冰 及其次子曾在 灌口 开 离堆 ,锁孽龙,有德于 蜀 人, 蜀 人因此建庙祭祀,奉之为神灵。后演变为小说,戏剧中的神话人物。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五:“有方外士,为言 蜀 道 永康军 城外 崇德庙 ,乃
鳞宗介族 : 泛指鳞介类水生动物。 明 李东阳 《题画》诗:“鳞宗介族多簪裾,中书亦是 瀛洲 居。”
攘攘劳劳 : 忙乱辛劳。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二折:“则被你引的我来半生忙,十年闹,无明夜攘攘劳劳。”《金瓶梅词话》第三八回:“闷下无聊,攘攘劳劳,泪珠儿,到今滴尽了。”
鼍参鼋史 : 神话传说中龙王的大臣。 明 王世贞 《题鸟王啖龙图》诗:“鼉参黿史祈以身,天厨朝餔不尔珍。”
癫癫倒倒 : 形容言行错乱。《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只得勉强劝諭夫人道:‘此老奴癲癲倒倒,是个愚懵之人,其梦何足凭準!’”
蠢动含灵 : 犹言一切众生。 宋 洪迈 《容斋续笔·蜘蛛结网》:“佛经云:‘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天机所运,其善巧方便,有非人智虑技解所可及者。”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二折:“人有灵性,鸟有飞腾。常言道蠢动含灵,做场处谁敢消停?” 元 无名
蠢蠢翾翾 : 蠢蠢而动的,翾翾而飞的。泛指一切动物。 唐 卢照邻 《五悲·悲人生》:“三界九地,往返周旋,四生六道,出没牵联,硠硠磕磕,蠢蠢翾翾,受苦受乐,可悲可怜。”
鐻枝兰鼓 : 古代钟鼓及其台架。借为饰有钟鼓台架花纹的美锦名。《管子·轻重丁》:“请以令贺献者,皆以鐻枝兰鼓,则必坐长什倍其本矣。” 郭沫若 等集校:“ 马元材 云:‘鐻枝兰鼓’当是一种美锦之专名。其取义或用其上织有‘鐻枝兰鼓’之花纹耳。 沫若 按:‘
魔魔道道 : ◎ [madding] 〈方〉∶疯疯癫癫,不正常
这个人魔魔道道,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肯定是个疯子
癫癫痴痴 : 形容神情痴呆失常。 欧阳山 《高干大》第十九章:“ 高生亮 看见 高拴儿 垂头丧气,癫癫痴痴的样子,知道他心里不快活,很心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