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无耻 : 形容品质恶劣,不顾羞耻。不以为耻 : 不认为是可耻的。指不知羞耻。不堪入耳 : 堪:可,能;入耳:听。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多指脏话)。不知好歹 : 不知道好坏。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卑鄙无耻 : 形容品质恶劣,不顾羞耻。
不以为耻 : 不认为是可耻的。指不知羞耻。
不堪入耳 : 堪:可,能;入耳:听。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多指脏话)。
不知好歹 : 不知道好坏。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长袖善舞 : 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吃里扒外 : 接受这一方面的好处,却为那一方面卖力。也指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告诉对方。
臭名远扬 : 名: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
出尔反尔 : 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倒行逆施 : 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道貌岸然 : 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得意忘形 : 形:形态。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
貂裘换酒 : 貂裘:貂皮做的大衣。用貂皮大衣换酒喝。形容宝贵者放荡不羁的生活。
恩将仇报 : 拿仇恨回报所受的恩惠。指忘恩负义。
反面无情 : 翻转脸面,不讲情义。形容翻脸不认人。
隔岸观火 : 隔着河看人家着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 比喻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来。
狗马声色 : 良犬、骏马、音乐、女色。泛指养狗、骑马、听歌、狎妓等剥削阶级行乐的方式。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
孤恩负德 : 孤:负。辜负别人的恩德。指忘恩负义。
辜恩背义 : 辜:辜负;背:违反,违背。辜负别人的恩德,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情。
寡廉鲜耻 : 寡、鲜:少。旧指不廉洁,不知耻。现指不知羞耻。
鬼蜮伎俩 : 鬼蜮:阴险害人之物;伎俩:花招,手段。比喻用心险恶,暗中伤人的卑劣手段。
过河拆桥 : 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厚颜无耻 : 颜:脸面。指人脸皮厚,不知羞耻。
狐假虎威 : 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荒淫无耻 : 荒唐淫乱,不知羞耻。形容生活糜烂。
荒淫无度 : 荒:荒唐;淫:淫乱;度:限度。形容征逐酒色,生活糜烂。
嫁祸于人 : 嫁:转移。把自己的祸事推给别人。
见利忘义 :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居心叵测 : 居心:存心;叵:不可;测:推测。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抗尘走俗 : 抗:举,引伸为表现;尘:尘世;走:跑;俗:世俗。形容为了名利,到处奔走钻营。
滥竽充数 : 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狼心狗肺 : 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狼狈为奸 : 狼和狈一同出外伤害牲畜,狼用前腿,狈用后腿,既跑得快,又能爬高。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
老奸巨滑 : 老:有经验的,老练的;奸:奸诈。形容阅历深而手段极其奸诈狡猾的人
冷嘲热讽 : 冷:不热情,引伸为严峻;热:温度高,引伸为辛辣。用尖刻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
六亲不认 : 形容不重天伦,不通人情,对亲属都不顾。有时也指对谁都不讲情面。
落井下石 : 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明火执仗 : 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原指公开抢劫。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
鸟尽弓藏 : 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奴颜媚骨 : 媚骨:谄媚的性格。奴才相,贱骨头。形容卑鄙无耻地奉承别人。
蜘丝马迹 : 犹言蛛丝马迹。比喻事情发生后留下的线索和痕迹。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歌行起步宜高唱而入,有 黄河 落天走 东海 之势;以下随手波折,随步换形;苍苍莽莽中,自有灰线蛇踪,蜘丝马跡。使人眩其奇变,仍服其警严。”
缩首卷舌 : 畏惧无言貌。 明 李贽 《初潭集·师友三·谈学》:“虽至圣至神,於此无逃避梦中,若问其因,亦当缩首卷舌,不敢出声矣。”
蔫头蔫脑 : 精神萎靡不振的样子。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五段:“这是个怪人,蔫头蔫脑的。”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 梁建 站起来,蔫头蔫脑地望着 韦珍 。”
緑衣元寳 : 青苔的别名。又名地钱、绿拗儿。参阅 宋 陶穀 《清异录·绿衣元宝》。
緑呢大轿 : 用绿呢作帷障的轿子,由八人扛抬。后多为官员所乘,故也称官轿。《文明小史》第十三回:“只要问明白是官是商。倘若是官,统通预备緑呢大轿,一把红伞,四个亲兵。倘若是商人呢?只要蓝呢四人轿,再有四个亲兵把扶轿槓,也就够了。” 鲁迅 《花边文学·奇怪
緑珠坠楼 : 指晋 石崇 爱妾 绿珠 被强暴所逼坠楼而死之事。《晋书·石崇传》:“时 赵王 伦 专权, 崇 甥 欧阳建 与 伦 有隙。 崇 有妓曰 緑珠 ,美而艷,善吹笛。 孙秀 使人求之。 崇 时在 金谷 别馆,方登凉臺,临清流,妇人侍侧。使者以告…
蜚刍挽粟 : 迅速运输粮草。《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又使天下蜚芻輓粟,起於 黄 、 腄 、 瑯邪 负海之郡,转输 北河 。”《汉书·主父偃传》作“飞芻輓粟”。 明 张居正 《辛未会试程序二》:“屯田兴矣,土旷犹故也;鹺政举矣,蜚輓犹故也。”
蔡屣延才 :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记有 蔡邕 倒穿鞋子,急起迎接 王粲 的故事。后因以指渴求贤才。 宋 范仲淹 《上张侍郎启》:“伏遇留守侍郎, 燕 金募秀, 蔡 屣延才。鐸宣百世之文,旌集四方之善。远者近者,鼓之舞之。”
蜚凶流尸 : 游神野鬼。指因疑惧产生的一切祸祟幻象。 汉 王充 《论衡·辨祟》:“有事归之有犯,无为归之所居。居衰宅耗。蜚凶流尸,集人室居。” 汉 王充 《论衡·订鬼》:“故凶祸之家或见蜚尸,或见走凶,或见人形,三者皆鬼也。”
缩缩蹑蹑 : 畏缩小心的样子。 沙汀 《凶手》:“当早上赶去点名的时候,全体兵士差不多全都已经排好队了,于是眨着干枯的眼睛,担心着打骂,他缩缩蹑蹑地加进队伍里去。”
蝇头细字 : 同“ 蝇头细书 ”。
宋 陆游 《书感》诗:“岂知鹤髮残年叟,犹读蝇头细字书。” 金 元好问 《题刘威卿小字难素册后》诗之一:“阴功厚薄君休问,只就蝇头细字看。”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虱先生》:“ 日本 《先哲丛谈》云: 宇都
蝉冠豸绣 : 古代御史大夫的冠服。蝉冠,貂蝉冠;豸绣,绣着獬豸的补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梦狼》:“翁入,果见甥,蝉冠豸绣坐堂上,戟幢行列,无人可通。” 吕湛恩 注:“《汉官仪》:‘制,侍中惠文冠附蝉为文,貂尾为饰。’注:‘蝉取居高饮洁,貂取内劲
蜚潜动植 : 飞鸟、游鱼、动物、植物。泛指一切生物。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蜚潜动植之精,莫不悉致而毕陈。”
蝇头细书 : 指像苍蝇头一样细小的字。《南史·齐衡阳王钧传》:“ 钧 常手自细书写《五经》,部为一卷,置于巾箱中,以备遗忘,侍读 贺玠 问曰:‘殿下家自有坟素,復何须蝇头细书,别藏巾箱中?’答曰:‘巾箱中有五经,於检閲既易,且一更手写,则永不忘。’诸王闻
蝇头楷书 : 犹言蝇头小楷。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今年八十有五,犹时以新作见寄,蝇头楷书不减盛壮,斯可敬也已。”
蜡丸帛书 : 封在蜡丸中的帛书文件。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 成式 再从叔少从军,知左营事,惧及祸,与监军定计,以蜡丸帛书通谋於 袁 。”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 乾德 三年, 昶 遣谍者 孙遇 齎蜡丸帛书,閒道往 太原
蜿蜒曲折 : ◎ [meander;switchback] 迂回弯曲地
溪流蜿蜒曲折地流过平原
蝇头小字 : 指极小的字。《花城》1981年第1期:“原稿上写着蝇头小字,笔力遒劲,字迹工整,改动的地方甚少,像是一气呵成。”参见“ 蝇头细书 ”。
蜿蜿虵虵 : 逶迤,从容自得貌。语出《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海之百灵祕怪,慌惚毕出,蜿蜿虵虵,来享饮食。”
舞舞爪爪 : 手舞足蹈的样子。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 郭全海 留他不走,他又舞舞爪爪说些别的鸡毛蒜皮的事,光引人发笑,不说正经话。”
誓泉之讥 : 《左传·隐公元年》载: 郑 共叔段 欲袭 庄公 , 武姜 将开启城门为内应,事败, 庄公 “遂寘 姜氏 于 城潁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后以“誓泉之讥”指因对母亲说过绝情誓言而受到的讥刺。《后汉书·何敞传》:“上
蜱蜉戴盆 : 比喻力不胜任。 汉 焦赣 《易林·复之萃》:“蜱蜉戴盆,不能上山。”蜱,一本作“ 蚍 ”。
蝉緌蟹匡 : 《礼记·檀弓下》:“ 成 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縗)者,闻 子皋 将为 成 宰,遂为衰。 成 人曰:‘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兄则死而 子皋 为之衰。’”后以“蝉緌蟹匡”比喻事物间互相矛盾。 清 赵翼 《五人墓》诗:“媚奄翻奉击奄人
蜜不齿蜂 : 一种酿蜜而不能自食的蜂。 臧克家 《自己的写照》诗:“乡下的庄家汉是蜜不齿蜂,忙碌一年是一个干挣!”原注:“是蜂的一种,专习酿蜜,蜜成,别的蜂即逐之去。”
蜡丸绢书 : 即蜡丸帛书。《资治通鉴·后梁均王龙德元年》:“ 晋 人屡於塞上及 河 津获 文礼 蜡丸绢书, 晋王 皆遣使归之, 文礼 惭惧。”亦省称“ 蜡绢 ”。 宋 乐史 《广卓异记·三使相》:“ 光启 三年,枢密 刘季述 、 王仲山 册 昭宗 为太
裹脚条子 : 即裹脚布。《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这条绳子上裤子也有,短衫也有,袜子也有,裹脚条子也有。”参见“ 裹脚布 ”。
誓书铁券 : 即誓券。又称丹书铁券。《水浒传》第九回:“堂悬勑额金牌,家有誓书铁券。”《水浒传》第五二回:“我自有誓书铁券护身。”参见“ 誓券 ”。
裹头内人 : 指 唐 时宫中杂役。《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上命 陆贄 草詔赐 浑瑊 ,使访求 奉天 所失裹头内人。” 胡三省 注:“裹头内人,在宫中给使令者也。内人给使令者皆冠巾,故谓之裹头内人。”亦省作“ 裹头人 ”。 清 杨懋建 《京尘杂录
豪苏腻柳 : 豪放的 苏 词和细腻的 柳 词。 苏 , 苏轼 ; 柳 , 柳永 。 清 陈维崧 《贺新凉·题曹实庵<珂雪词>》词:“多少词场谈文藻,向豪 苏 腻 柳 寻蓝本。”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 子野 词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
赘婿得牛 : 隋大业中,张允济为武阳令,邻县元城有人以牸牛依其妻家八九年,牛孳产至十馀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讼累年不决。其人质于允济,允济令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牛所从来,妻家惧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壻